ICS65.150B51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DB37/TDB37/TDB37/T717717717717-2007200720072007乌鳢苗种生产技术规范2007-11-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DB37/TDB37/TDB37/T717717717717-2007200720072007I前言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泰安市水产管理处、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永进、曹振杰、刘会、于传新。DB37/TDB37/TDB37/TDB37/T717717717717-2007200720072007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乌鳢苗种生产的亲鱼要求、产卵与孵化、环境条件、苗种培育、饲料要求、主要病害防治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164-2002无公害食品乌鳢SC/T1008—1994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3亲鱼要求3.1亲鱼的选择亲鱼来自原种场、良种场、野生或人工培育,符合乌鳢种质标准要求。选择二龄以上,要求鱼体形正常,无畸形,体格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3.2雌雄鉴别雌性乌鳢背部、体侧鳞片较松散,身体呈深绿色,腹部白色,鱼头吻端较尖,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松软,把鱼体腹部朝上,中间明显下陷,生殖孔大而突出,圆形,呈红色。雄性乌鳢背部、体侧呈墨绿色,颜色较深、发黑,鱼头吻端较宽,腹部有灰黑色斑点,生殖孔较小,呈三角形。3.3亲鱼规格体重每尾不小于1㎏。3.4雌雄比例雌雄比例为1:1。4产卵孵化4.1催产药物一般采用组合催产药物催产,催产雌鱼有以下两种组合:a)鲤脑垂体(PG)2mg/kg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IU/kg~1200IU/kg;b)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A)40ug/kg~90ug/kg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IU/kg~400IU/kg。雄鱼用量均为雌鱼的50%。乌鳢苗种生产技术规范DB37/TDB37/TDB37/TDB37/T717717717717-20072007200720074用0.7%生理盐水溶解稀释,每千克亲鱼注射剂量为1mL~2mL。4.2产卵与受精采用自然产卵受精方法,将已注射催产剂的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清洗干净的产卵设施(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