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30W44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159—2010蚕病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ofPreventingSilkwormtoDiseases文稿版次选择2010-05-17发布2010-06-1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159—2010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安徽省蚕桑服务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怀珍、孔琦、张虹、陈斌、李庆宝、汪剑霞、陈宗庆。DB34/T1159—20101蚕病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桑蚕病虫害的诊断、应急处理、综合防治和环境保护各个环节应遵循的原则。本规程适用于丝茧育和种茧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1026养蚕用药技术规程DB34/055桑蚕饲育技术操作规程3诊断3.1肉眼鉴别观察群体发育及蚕的行动、体形、体色、体态、病斑、吐液及排粪等外观症状。如体色乳白、体躯肿胀、血液乳白色呈浓汁为血液型脓病;胸部透明、排粪带乳白色粘液,中肠后半部有乳白色横纹为中肠型脓病;尸体头部向前伸出,手触略有弹性,不久变僵为僵病。常见蚕病的症状见本标准附录A。3.2组织鉴别解剖病蚕,观察血液、消化管、绢丝腺等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对经肉眼不能确诊的病蚕作显微镜检查,取其粪便、血液、胃液或体内组织镜检,根据病原体存在的形态特征,结合病症进行检证,或辅以必要的化学试剂进行鉴定。常见蚕病的病变组织形态见本标准附录A。4应急处理4.1传染性蚕病发现蚕病立即加网隔沙淘汰病蚕、弱小蚕,选择针对性的蚕药对病蚕用过的蚕具和蚕室内外进行彻底消毒,用药标准见本规程附录B和NY/T1026附录C。选出的健蚕给予优良新鲜桑叶,精心饲养,加强蚕体,蚕座消毒,直到无病为止。微粒子病要防止胚种传染,实行母蛾检查,制造无毒蚕种。4.2非传染性蚕病蝇蛆病可用300倍灭蚕蝇稀释液后喷洒蚕体。农药中毒,除敌百虫外,其它农药中毒者,可先用石灰和焦糠撒播蚕座隔离毒源,并用阿托品、甘草白酒合剂添食急救,等蚕儿爬上蚕网时,立即除沙隔离;将蚕移至到通风透气处,给新鲜桑叶;用碱水将蚕用品清洗,日光爆晒后再用,壮蚕用淘米水或凉茶叶水、清水淘洗,1min-2min捞出摊开,等自然复苏后再给新鲜桑叶。DB34/T1159—201025综合防治5.1消毒防病养蚕前、养蚕结束后,对蚕具、采桑用具及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