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3T 469.1-2004 蒸青煎茶 第1部分:茶园栽培.doc
下载文档

ID:2693950

大小:66.50KB

页数:6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8-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3T 469.1-2004 蒸青煎茶 第1部分:茶园栽培 469.1 2004 部分 茶园 栽培
DB33/T ××××.1—2003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04-02-17实施 2004-01-17发布 蒸青煎茶 第1部分:茶园栽培 Zhengqing fry tea Part 1: Planting of tea garden DB33/T 469.1—2004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ICS 67.140.10 X 55 备案号:14966-2004 4 DB33/T 469.1—2004 前 言 DB33/T 469-2004《蒸青煎茶》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茶园栽培 ——第2部分:鲜叶管理与加工 ——第3部分:商品茶 本部分为DB33/T 469-2004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杭州市余杭区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蒸青茶协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屠水根、庞英华、金启明、胡剑光、汪圣华。 I 蒸青煎茶 第1部分:茶园栽培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蒸青煎茶茶园环境与规划、品种与种植、树冠管理、肥水管理、冻害及病虫害防治、茶园覆盖技术、鲜叶采摘。 本部分适用于蒸青煎茶的茶树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 11767 茶树种子和苗木 NY/T 53 土壤全氮测定法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3 茶园环境与规划 3.1 茶园环境条件 茶园环境应符合NY/T 5020规定。 3.2 坡度 坡度应在25度以下。 3.3 茶园规划 3.3.1 基地规划应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化作业。 3.3.2 道路和水利系统,应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地貌设置合理的道路,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 3.3.3 建立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 3.3.4 茶园生态建设,应在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植树造林,茶园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 3.4 茶园开垦 3.4.1 坡度15度以下应随坡开垦,15度~25度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 3.4.2 茶园开垦深度在60cm以上。 3.4.3 茶园与四周荒山坡度、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隔离沟。 4 品种与种植 4.1 品种 4.1.1 品种选用茂绿、翠峰、薮北种等适制蒸青煎茶无性系良种。 4.1.2 苗木质量应符合GB/T 11767规定。 4.2 种植 4.2.1 种植时间在每年的10月下旬~11月下旬,或2月中旬~3月初为宜。 4.2.2 种植规格单行条植行距150cm~180cm,丛距30cm~40cm,每丛定植2株,每公顷基本苗木4.5万株~5万株。 双行条植:行幅150cm~180cm,其间植两行茶树,行间距30cm~40cm,丛距30cm,茶丛交错排列,每公顷基本苗木9万株~9.5万株。 4.2.3 单条或双条栽种植前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底肥深度在30cm~40cm,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 4.2.4 种植前按规定的行株距开好种沟或穴,要求现开现种,原则是保持沟(穴)内土壤湿润。 4.2.5 种植深度以不露根颈为度,茶苗根系应保持自然舒展,种下后要随即浇足“定根水”,再适当覆些松土至深没根颈处为度。 4.2.6 茶苗定植高度:茶苗种时或种后要用整枝剪剪去过高部分,至茎保留高度应为根颈处以上15cm~20cm。 4.2.7 抗旱保苗:新植茶苗幼小娇嫩,抵抗能力弱,遇到高温季节,应及时覆盖和抗旱保苗,覆盖材料可采用柴草及大田秸秆等,每公顷量15t~20t。 5 树冠管理 5.1 定型修剪 幼龄茶园一般要进行3次定型修剪。 5.1.1 第一次定型修剪的高度为离地15cm~20cm。 5.1.2 第二次定型修剪高度离地30cm~40cm。 5.1.3 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高度离地45cm~50cm。 5.2 生产茶园修剪 5.2.1 轻修剪每年进行1次~2次,时间安排在春茶结束后(5月10日前)或秋末(10月下旬~11月中旬)进行。 5.2.2 修剪深度为3cm左右,以剪去树冠面突出枝,不成熟枝和达到采摘面平整为度。 5.3 深修剪 5.3.1 以剪去鸡爪枝为适度,一般修剪深度为10cm~15cm,机采茶园15cm~20cm 。 5.3.2 修剪时间可在春茶前或春茶后进行。 5.4 重修剪 5.4.1 重修剪适用于树势衰老低产,但下部骨干枝尚可的茶园改造。 5.4.2 重修剪的时间应安排在春茶开采前(3月下旬)或春茶提前结束后(5月上旬)进行。 5.4.3 重修剪刀口要求平整,高度以离地30cm~40cm为宜,也可以按修剪的程度为标准,即剪去茶树高度1/2。 5.5 台刈 5.5.1 台刈适用于树势衰败,产量很低的茶园改造。 5.5.2 台刈的最适宜时间为3月上旬,但为了多收一季茶叶,在春茶提前结束后(5月上旬)进行。 5.5.3 台刈应齐地或接近地面5cm内刈去,同时切口必须平整。 5.6 剪后留养 5.6.1 生产茶园以采茶为主,但必须采养结合,要求经轻修剪后的叶面积指数为3~4。 5.6.2 深修剪茶园的当年,以养为主,夏茶留养不采,三茶打头采,四茶留鱼叶采,第二年起进入生产茶园正常管理。 5.6.3 重修剪茶园改造后,在二年内要进行二次“整形修剪”,修剪时间在3月上旬进行,程度为原切口基础上提高12cm~15cm,在以上这一阶段要严格执行以养为主,以后则进入生产茶园正常管理。 5.6.4 台刈改造茶园在其后的三年内,每年春茶前需进行一次整形修剪,修剪程度第一年为离地40cm,其后要求按5.1.3执行。 5.6.5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边缘修剪。 5.6.6 机采茶园春茶前应轻修剪,每次机采后7天左右进行一次掸剪,剪去树冠面突出枝。 6 肥水管理 6.1 施肥原则 6.1.1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每年按NY/T 53的规定测试1至2次。掌握土壤含氮量比例。宜多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 6.1.2 基肥应结合土壤开垦时分层施入各种有机肥,要求每公顷厩肥60t~80t,饼肥3t或相应其它适用的有机肥料,上面的一层肥料不宜过深或过浅,一般离地面15cm~20cm为宜。 6.2 肥料种类 6.2.1 农家肥料和商品肥料及氮磷钾肥等按NY/T 5018要求选择。 6.2.2 叶面肥料含各种营养成分,喷施于植物叶片。 6.2.3 茶树专用肥根据茶树营养特性和茶园土壤理化性质配制的茶树专用各类肥料。 6.2.4 茶园施基肥时间,高山在9月份,平地及低丘茶园不迟于10月份。 6.2.5 追肥时间,春茶在 “立春”后至“惊蛰”前,夏秋茶在下轮新梢开始生长前进行。 6.2.6 据蒸青煎茶品质的要求,应多施含氮量高的肥料,土壤全氮指标要求在7至8以上。 6.2.7 微生物肥料按NY/T 227执行。 6.3 水分管理 茶园土壤的含水量以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90%为宜,低于70%时应采取补水措施,高于90%时则应采取排湿措施,保持土壤水份的首先方法是茶园铺草,铺草厚度在10cm以上。 7 冻害防治 7.1 冻害预防 7.1.1 越冬期冻害预防,可根据情况,或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或加培客土,增厚活土底,成叶越冬,或在寒冷季节来临前,进行行间铺草,或在秋季套种绿肥、亦可多种措施并用。 7.1.2 受冻后的护理 7.1.2.1 按照受骗冻害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包括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及台刈。 7.1.2.2 及早进行浅耕施肥,越冬期发生冻害的,要重施春茶催芽肥,萌芽期发生冻害的,及时进行根外施肥。 7.1.2.3 受冻后进行轻修剪的茶树,春茶应留大叶采摘,以培养树冠。 8 茶树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害防治按NY/T 5018执行。 9 茶园覆盖技术 成龄采摘茶园在开采前需进行覆盖物覆盖。覆盖可分为浮面覆盖法和搭架覆盖法2种。 9.1 浮面覆盖法 9.1.1 浮面覆盖法的材料应具备强度高、通风透气、重量轻、便于安装和操作等要求,无任何毒副作用,覆盖材料根据不同需要应具备不同的透光率。 9.1.2 覆盖时间:在采摘前5天~7天,即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期间覆盖为最适宜时间。 9.1.3 覆盖方法:沿茶行方向把覆盖物轻轻平铺在茶树蓬面上,然后用丝力带等物把覆盖物每隔2米左右固定在茶行两侧小枝条上,要求把整条茶行的蓬面完全遮盖住,覆盖物应宽松舒展的铺盖在茶树蓬面上,整个覆盖过程必须小心操作,不得折断茶树上的嫩芽。 9.2 搭架覆盖法 9.2.1 搭架材料与方法 搭架材料应经久耐用,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搭架高度在1.6米左右,宽度以方便茶园内人工操作为宜,一般以隔一操作行为基准。 9.2.2 覆盖材料的选择,应具备强度高、通风透气、重量轻、便于安装和操作等要求,覆盖物要求洁净卫生,无毒副作用。 9.2.3 覆盖时间,在菜摘前15天~20天,即一芽二叶期间覆盖为最宜。 10 鲜叶采摘 10.1 采摘原则 10.1.1 采摘原则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应园制宜的采摘原则,促进茶树能持续健壮生长。 10.1.2 采摘时间应根据蒸青煎茶的产品要求,宜在茶叶完全长足后采摘。一般春茶应在每年4月中下旬开采,夏茶在6月上中旬开采,秋茶根据实际生长情况来确定采摘时间。 10.2 采摘方式 10.2.1 浮面覆盖茶园与常规茶园的采摘方式 10.2.1.1 手工采摘:严禁捋采和抓采,并保持鲜叶芽叶完整,鲜嫩、匀净,不夹带蒂头、茶果和老枝叶。 10.2.1.2 机械采摘:保证采摘质量,必须使用无铅汽油,并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土壤和茶树。 10.2.2 搭架覆盖茶园的采摘方式 手工采摘:要求在采摘时严禁捋采、抓采和拗采,按朵提采,尽量避免细胞破碎,保证芽叶鲜爽,不得夹带老根老叶。 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