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50楚天法治2023.16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控对策◆崔盼盼1钱小帅2(1.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系,安徽合肥230031;2.明光市人民检察院,安徽滁州239400)【摘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突出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信息化、诈骗过程非接触性、诈骗呈集团化的特征,导致了电信网络诈骗侦查取证难、追缴赃款难、案件定性难.要解决这些难题,可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社会联动治理体系、加大反诈宣传、加强国际侦查协作等方面着手,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困境;对策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同比上升5%。可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当前发案数量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大众反应最强烈的犯罪类型。因此,我国有关部门要求坚持以人们的根本利益为中心,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有效防控电信诈骗犯罪,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并提出防控对策。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概念辨析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对“电信类诈骗”一词的叫法各不相同,有的称为“电信网络诈骗”,有的称为“电讯诈骗”,还有的称为“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在规范性文献中,“电信诈骗”和“新的网络电信犯罪”的出现次数最为频繁。称呼和定义的模棱两可,不但给理论上的讨论造成了不便,而且也给实际操作带来了一些麻烦。所以,在探讨此类罪行时,首先要确定其定义。2022年12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下简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明确了“电信类诈骗”统一称为“电信网络诈骗”,同时,对其概念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实施的、与传统诈骗不同的新型犯罪。犯罪分子通常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信息技术对不特定对象进行欺诈,从而使犯罪行为呈现出隐秘性、延时性、非接触性等特征。(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1.犯罪手段信息化犯罪分子利用信息化不断更新作案手段,以数据“爬虫”、信息追踪等技术,攻破各类验证码、软件平台系统,甚至是公共通信系统,获取大量公民的基本个人信息,从而实施诈骗犯罪。由于信息的泄露,使得电讯系统的欺诈行为由以前的盲目欺骗演变为现在的点到点“精准诈骗”。通过电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