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2023.16楚天法治219论国家赔偿中“赔礼道歉”的适用范围◆李奇宁立成(南昌大学,江西南昌330031)【摘要】作为国家赔偿的“赔礼道歉”既是一种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也是一种法定赔偿方式.“赔礼道歉”是兑现宪法承诺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恢复受害人的名誉和尊严和重建受害人与司法机构的信任.本文对国家赔偿中“赔礼道歉”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提出以下扩展“赔礼道歉”适用范围的建议:完善«国家赔偿法»第17条的规定,将轻罪重判导致超期羁押纳入其中,并增加“兜底性条款”;完善«国家赔偿法»第35条的立法及司法解释,明确无需进行精神损害的认定,且“精神损害抚慰金”与“赔礼道歉”同时适用.【关键词】赔礼道歉;损害填补;适用范围2023年3月20日,一份由法院在报纸上刊登的“道歉公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2022年10月13日,讷河市法院作出了一项国家赔偿决定,其中包括通过在《齐齐哈尔日报》上发布公告的方式,为赔偿请求人王某消除负面影响、恢复名誉,并进行赔礼道歉。本案中讷河市人民法院在赔偿王某精神抚慰金的同时向王某公开赔礼道歉的做法值得肯定。利用经济手段来规范和惩罚行为,而未能充分重视法律在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作用,这种做法并不合适。一、国家赔偿中“赔礼道歉”的性质及价值(一)“赔礼道歉”的既有规范检视自我国颁布《民法通则》以来,赔礼道歉已被正式确立为一种民事责任承担方式。此后,关于赔礼道歉的规定相继在多部法律法规之中出现。《民法典》第179条规定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包括赔偿道歉;《著作权法》第52条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也规定赔礼道歉作为民事责任形式;在公法领域,《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7条和《公务员法》第110条都对赔礼道歉的适用作了规定,也包括《刑法》第37条和《刑事诉讼法》第288条。赔礼道歉作为一种法律责任形式被广泛纳入我国多项法律法规中,这表明赔礼道歉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这意味着“在法律语境下,赔礼道歉完成了由道德范畴向法律范畴的转换,进而可以作为一种被法官判令的具有强制性的责任承担方式加以运用。”(二)“赔礼道歉”的性质1.“赔礼道歉”是一种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因为国家机关的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权或荣誉的损害,侵害人向受害人承认过错,表示歉意,即为赔礼道歉。”作为一种因公权力行使产生的责任,国家侵权责任相较于民事侵权责任而言,有其特殊性。然而国家侵权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