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5B16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241—2010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2010-07-20发布2010-08-1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1241—2010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张家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张家口市植保植检站、河北省植保植检站、康保县植保植检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成、康爱国、张莉萍、杨彦杰、张玉慧、勾建军、张利增、任自忠。DB13/T1241—20101草地螟防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草地螟名词术语、调查方法、防治指标、防控技术和防治效果检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辖区范围内草地螟适生区的综合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草地螟(LoxostegesticticalisL.)又称黄绿条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完全变态昆虫,发育过程经历4种虫态:卵、幼虫、蛹、成虫。以幼虫危害,取食藜科、菊科、蓼科、豆科、茄科等16个科近300种植物。河北省主要在北部发生和危害。3.2草地螟虫茧草地螟老熟幼虫入土后在土中结成丝质袋状的茧,长20mm~50mm,直径3mm~4mm,中部略粗,一般在土质坚硬处结茧较短,土质松软处结茧较长。茧外面粘有细土或细沙粒,外观颜色与结茧处的土壤颜色一致。茧垂直于土壤表层,羽化口与地面平行,状似小的枯草(木)棍。3.3发生世代采用以一个世代卵开始出现时间,作为一个世代的始期。对全年成虫、蛹发生世代的表述,分别为“越冬代,第一代”;对全年卵、幼虫发生世代的表述分别为“第一代,第二代”。4调查方法DB13/T1241—201024.1成虫调查4.1.1灯光诱蛾在常年适于成虫发生的场所,设置1盏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或20瓦黑光灯诱蛾。要求其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1.5m。诱蛾时间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一般为4月下旬)开始,到末代成虫终见期(一般为9月30日)结束。定时检查诱到的成虫,辨别雌、雄蛾并计数。4.1.2百步惊蛾在各世代成虫发生期,于上午9时~10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农田、草地和林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环境,正常步幅百步,目测统计惊起的蛾量。4.2卵的调查选择草地螟成虫产卵田块作物和杂草,每种作物类型各选择2块~3块田进行调查。于各代成虫始盛期至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