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7.080B31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659—2016代替DB34/T395-2004食用百合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theProductionofEdibleLily(Liliumlancifolium)文稿版次选择2016-06-15发布2016-07-15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659—2016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4/T395-2004《无公害食用百合生产技术规程》,与DB34/T395-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安徽省食用百合的露地无公害生产(见第1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GB8079-1987蔬菜种子(见第2章);——将原标准中第4章肥料使用原则和要求、第5章种子、第6章整地播种等纳入栽培技术,并修改相关内容(见第4章);——将原标准中第6章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内容单独设置为一章,并修改相关内容(见第5章);——增加了鳞茎分级等内容(见第6章)。本标准由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霍山鹏飞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霍山县百草林石斛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霍山县气象局、霍山县太平畈乡农业综合服务站、霍山县漫水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省爱民食品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海洋、戚仁德、黎绍波、刘浪、储成虎、郑仁兵、何家祚、赵伟、汪涛、迟元凯、何鹏飞、李汪洋、彭慧、张慧珍、戴方敏、王滨、黄守擎、胡家诺、李爱民、汪明、何彬。本标准为第一次修订。DB34/T2659—20161食用百合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用百合无公害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防控、采收。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食用百合的露地无公害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DB34/T204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DB34/T1700地理标志产品漫水河百合DB34/T2405食用百合疫病测报及防控技术规程3产地环境条件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4栽培技术4.1品种及种球选择4.1.1选用优质、抗病、高产、适应性强、商品性好的卷丹类百合品种。4.1.2选择健壮肥大、符合本品种特征特性、鳞茎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