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955—2013苦荞麦栽培技术规程TheCultivationTechnicalRegulationsofFagopyrumTataricum(L.)Gaerth2013-09-28发布2013-10-2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955—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合肥市土肥站、六安市金安区农委、明光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涛、孔令聪、李玮、冯骏、王丽、张继兵、李新耀、曹文晖。DB34/T1955—20131苦荞麦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苦荞麦栽培的有关术语和定义、生产技术、肥料使用、病虫防治以及收获贮藏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苦荞麦的种植区,灾后补、改种可以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404.3-2010粮食作物种子第3部分:荞麦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3.1苦荞麦Fagopyrumtataricum(L.)Gaerth亦称鞑靼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Gaerth),英文名(tartarybuckwheat),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粮药兼备的重要作物。44产地环境条件4.1灌溉水质量应符合NY5332的规定。4.2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NY5332的规定。4.3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5332的规定。55产量5.1产量水平DB34/T1955—20132≥200kg/667m25.2产量结构株数:5万~7万/667m2;每株粒数180粒~300粒;千粒重17g~21g。6生产技术管理措施6.1品种选择应根椐当地的生态条件,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多抗的苦荞麦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3-2010的有关规定。6.2栽培技术6.2.1种子处理6.2.1.1晒种选择在播种前7d~10d的晴朗天气,将苦荞麦种子薄薄地摊在向阳干燥的地上或席子上,时间根据气温的高低而定,气温较高时晒1d即可。晒种时要不断翻动,使种子晒匀,晒透。6.2.1.2选种采用风选、水选、筛选、粒选等方法,选用大而饱满的种子,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6.2.1.3温汤浸种用35℃~40℃温水浸10min~15min,捞出后摊在地上晾干。用下列微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