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7.140.30B35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668—2017菊米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chrysanthemumbudproduction2017-12-18发布2018-01-18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668—2017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代替DB33/T668.1-2007《无公害菊米第1部分:产地环境》和DB33/T668.2-2007《无公害菊米第2部分:栽培与加工》。本标准以DB33/T668.2-2007为主,整合了DB33/T668.1-2007的部分内容,与DB33/T668.2-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3,2007年版的3);——修改了基地要求(见4.1和4.2,2007年版的6.1);——增加了苗床有机肥使用(见5.4);——修改了肥料使用(见6.4,2007年版的6.5.4);——修改了化学防治要求(见7.5,2007年版的7.6);——增加了机械采摘技术(见8.2);——增加了采后田园管理(见8.4);——修改了人员、场所和设备要求(见9.1和9.2,2007年版的9.1);——修改了烘干技术(见9.3.5,2007年版的9.2.4);——增加了生产记录(见11);——增加了质量安全要求(见附录A);——增加了菊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附录B)。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遂昌华昊特产有限公司、遂昌县农业局、浙江石练菊米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声敢、赵学平、王陈华、朱金星、王京文、虞冰、蓝章铭、巫秋炎、王强、柳新菊、安雪花、吕露、杨桂玲。本标准为首次修订。DB33/T668—20171菊米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菊米的术语和定义、基地要求、育苗、大田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产地初加工、质量安全、生产记录等方面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菊米的生产与产地初加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5084农田灌溉水质要求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25有机肥料NY/T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