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B33T 447.2-2003 无公害双孢蘑菇 第2部分:生产技术.doc
下载文档

ID:2612406

大小:69KB

页数:7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8-10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DB33T 447.2-2003 无公害双孢蘑菇 第2部分:生产技术 447.2 2003 公害 蘑菇 部分 生产技术
DB33/T ××-2003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03-08-28实施 2003-08-20发布 无公害双孢蘑菇 第2部分:生产技术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gaigus bisporus Part 2: Practice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technology DB33/T 447.2-2003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ICS 67.080 B 31 备案号:14152-2003 1 DB33/T 447.2-2003 前 言 DB33/ 447-2003《无公害双孢蘑菇》分为: ——第1部分:菌种。 ——第2部分:生产技术。 ——第3部分:商品菇。 本部分为DB33/ 447-2003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嘉善县农业经济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樊根强、鲍荣焕、杨玉成、陆剑峰、陈福权、陶如龙。 I 无公害双孢蘑菇 第2部分: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双孢蘑菇的品种选用、栽培环境、水质标准、大气质量、培养料配方及发酵工艺、播种、发菌管理、秋菇管理、越冬管理、春菇管理及产品采收。 本部分适用于浙江双孢蘑菇的室内栽培技术模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2-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 8321.3-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 8321.4-199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199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12728-1991 食用菌术语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的术语和定义按GB/T 12728-1991的规定,其它未规定的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碳氮比 在蘑菇栽培原料中所含纯碳和纯氮的比例。 4  栽培场所 4.1  环境要求: 地势高爽、环境清洁、水源清洁方便,远离禽舍和仓库。 4.1.1  灌溉水质要求 按 GB 5749中的生活用水标准实施。 4.1.2  覆土材料质量要求: 按GB 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实施。 4.1.3  空气质量要求: 按GB 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实施。 4.2  菇舍 4.2.1  建造要求 密封保温保湿性好,通风换气方便,结构坚固。 4.2.2  卫生要求 春菇结束后及时清理废料,清洗蘑菇房或大棚,冲洗干净、料进房前一周及时消毒备用,方法见第1部分4.3.5。 5  培养料 5.1  蘑菇培养料基本要求 蘑菇培养料的所有原料都要求干燥、不发霉,牛粪粉碎至无块状。 5.2  主要配方:(每110m2) 见本部分附录A。 5.3  堆制发酵 5.3.1  室外发酵(前发酵) 5.3.1.1  堆料时间 根据天气条件、品种特性以及下种时间来安排堆料时间,一般安排在下种前25天进行堆料。 5.3.1.2  牛粪预堆 干牛粪预堆1d-2d。 5.3.1.3  稻草预湿 堆料前2d-3d,将稻草浇湿或浸湿,吸足水份。 5.3.1.4  建堆: 先铺一层2m宽,0.3m厚的稻草,再辅一层厚为0.02m的粪,这样一层稻草一层粪边建堆边补充水份,并均匀加入尿素、过磷酸钙及硫酸铵等辅料,共10层-12层。堆高约1.8m,堆顶成龟背形,堆边垂直,堆毕有水分流出。 5.3.1.5  翻堆: 前发酵要求根据天气和料堆的温度变化情况通常翻堆4次,翻堆的间隔时间一般为5天、4天、3天、2天,翻堆时要注意将粪料和草料抖松翻匀,并将外部料翻到中间。第一次翻堆注意补足水份。第二次翻堆时料堆缩至宽1.8m,高1.6m并加入1/3生石膏粉。第三次翻堆时加入石灰和2/3生石膏粉,调节水份和料的生熟度,第三次翻堆后忌雨淋。培养料进房前一天,对料堆四周和场地用0.5%敌敌畏均匀喷洒1次,并用塑料薄膜密封6小时-12小时。 5.3.1.6  前发酵结束优质蘑菇培养料要求: 料堆呈棕褐色,微有厩肥味;草料生熟度适中,且有韧性,不易拉断,柔软有光泽;料含水量适中,粪草料为62%左右,合成料为67%左右,PH为7.5-8。 5.3.2  室内后发酵 5.3.2.1  进料堆放 前发酵结束后,把上下里外的培养料拌均匀,抖松,趁热进房,均匀堆放到菇床上,底下二层不放料,关紧门窗。 5.3.2.2  培养料加温 料进房后第二天开始加温,在10h左右使室温升到60℃左右,维持8d以上,随后待温度自然降至50℃左右保持5d-7d,每隔3h-4h换气15min。 5.3.2.3  后发酵结束时优质蘑菇培养料要求 整个培养料长满白色有益的微生物的菌丝,无氨味,无异味,有甜面包香味;培养料深褐色,培养料柔软而有弹性,不脏手;含水量62%左右,PH为7.2-7.5。 5.4  翻格 将培养料均匀地铺放在各层床架上,拣去杂质,边翻料,边抖松,边平整,做到厚薄均匀、松紧适中,料面平整。 6  播种 6.1  菌种选用及消毒 按本标准第1部分实施。消毒处理见10.2.2。 6.2  用种量 棉籽壳菌种2瓶/米2-2.5瓶/米2(750ml菌种瓶)。粮食菌种1.2瓶/米2-1.5瓶/米2(750ml菌种瓶)。 6.3  播种时的料温 待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方可播种。 6.4  播种方法 采用混播加面播的方法播种,先用1/2的菌种均匀撒播于料面后用清洁工具轻拍料面,使菌种粒漏入料层,然后用剩余菌种均匀撒播于料面,用板压平压紧,松紧度适中。播种完毕后清理菇房,保持菇房清洁卫生。 6.5  发菌期管理 第二天起,在紧门窗的同时,在早晚进行通风换气,时间长短由气温决定,气温在25℃以下时一般不通风,28℃以上时适当通风,30℃以上时加强通风,以便菌种萌发吃料。 播种第五天以后,应逐渐加大通风,一般25天-30天菌丝长满料层。 7  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 7.1  覆土前检查 待菌丝长满培养料之后,彻底检查有否杂菌和害虫,若有及时处理,方法如下:通风保持料表面干燥,清除杂菌和害虫,可在料面用1500倍多菌灵和800倍敌敌畏等药液喷施防治。 7.2  砻糠水河泥的覆土方法 每110平方米的栽培面积:选择无化学、病原菌污染、无杂物的水河泥2500kg-3000kg,无虫害、无霉变的新鲜砻糠300kg-350kg。砻糠在3%-5%的石灰水中浸泡48小时,捞起沥干水份与水河泥拌匀后成堆,沥掉水份,第二天用药物进行处理,按110平方米栽培面积的覆土加甲醛5kg,敌敌畏1kg,充分拌匀并快速覆盖农膜,盖严密封3天-5天后揭膜,充分拌匀后让剩余药味蒸发,覆土层厚度1.5cm-2cm。 7.3  砻糠泥覆土 每110平方米栽培面积取地表50cm以下,无草根,无杂物的清洁土,晒干后粉碎备用(直径不超过2cm)数量2200kg,无虫害、无霉变的新鲜砻糠200kg。砻糠在3%-5%的石灰水中浸泡48h捞起与准备好的散土充分拌匀(如干可加2%石灰清水),水份掌握在握能成团、落地能散为宜,并加入甲醛5kg敌敌畏1kg充分拌匀后成堆,快速覆盖农膜、盖严密封3d-5d,覆土前一天揭膜让剩余药味蒸发后再充分拌匀并调整水分(用2%石灰清水),覆土层厚度2.5cm-3cm。 7.4  秋菇管理 7.4.1  砻糠河泥覆土的秋菇管理 覆土后应开门窗通风至覆土表层用于掀不粘手为度,即关闭门窗,并结合早、晚开窗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一般开始换气时间短一些30min-60min,以后逐渐延长换气时间,促使菌丝爬土并往覆土层中生长,当覆土偏薄的泥面出现冒菌时,及时用含水量30%左右的已经消毒过的砻糠水河泥进行补土,当50%土面及土逢中看到菌丝时应打开门窗通风促进子实体形成。当75%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时,应逐步关闭门窗,早晚进行通风换气,并保持菇舍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第一潮菇采收结束后,清理床面,出菇1潮-2潮后,若覆土层及培养料都发干,宜大水重喷至培养料吸透水分为止,若培养料能挤压成团而覆土层内发干则用小水调湿覆土,补水应在蘑菇转潮前进行,避免打高温水,补水后应大通风至蘑菇表面无水渍。 7.4.2  砻糠泥覆土的秋菇管理 覆土后后第二天用2%石灰清水喷湿覆土层,用水量一般4.5kg/m2,撑握先轻后重避免板结,土表水渍干后逐步紧窗,当80%土面及土逢中看到菌丝时打开门窗通风,促进子实体形成,喷结菇水(一般2.5kg/m2左右),待大批子实体形成长到黄豆大小时喷出菇水,用水量以覆土层充分吸湿,通风至水渍干后关门窗,并结合早晚通风换气,并保持菇舍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当一潮菇采收结束及以后的管理同砻糠水河泥覆土直至秋菇结束。 8  冬季管理 当气温下降,秋菇基本结束时,及时挑除床面上干瘪、变黄的老菇根和死菇及发黄的菌索,并补盖湿润的细土,使床面平整,保持环境卫生。 加强菇房保温,防止冻害,适当补充水份,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喷2%石灰清水,保持土面潮湿过冬。 根据气温情况,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开窗通风,保持菇房空气新鲜,避免风直接吹入床面。 9  春菇管理 待菇房内湿度逐步回升,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一次全面松土,并喷2%石灰清水,调节覆土层湿度,使覆土层充分吸湿,喷水的同时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水渍干后紧门窗,促进子实体形成,以后采取一潮菇一次水的管理方法,并结合早、晚通风换气,以后管理方法同秋菇。 10  病虫害防治 10.1  防治原则 按“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开展蘑菇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出菇期禁用化学农药。 10.2  重点预防环节 空菇舍消毒:每100米3用甲醛1.5kg,敌敌畏0.6kg,熏闷3-5昼夜后打开门窗大通风。 10.3  农药的使用 农药的使用按GB/T 8321.2-2000、GB/T 8321.3-2000、GB/T 8321.4-1993、GB/T 8321.5-1997、NY 5097-2002的规定。 11  采收 采收标准: 子实体直径2cm-4.5cm,菇形完整、饱满、有弹性、未开伞,未成薄皮菇时及时采收。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培养基配方 A.1  配方1 稻草2400㎏,干牛粪2400㎏,尿素40㎏,过磷酸钙50㎏,食用菌专用生石膏50㎏,石灰25㎏,轻质碳酸钙25㎏,含水量在70%,PH调节到7.5。 A.2  配方2 稻草2500㎏,尿素20㎏,硫酸铵40㎏,过磷酸钙50㎏,食用菌专用生石膏50㎏,石灰25㎏,轻质碳酸钙25㎏,含水量在70%,PH调节到7.5。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