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风情73潮汕侨它“陋室”不陋志高远汇聚侨心报桑梓本刊记者许玉璇林少然侨宅探寻唐朝诗人刘禹锡曾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陋室铭》,描述其简陋的居室,每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将之喻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并借孔子之语发出“何陋之有”的感叹。在潮阳区谷饶镇仙波村,有一处建于1928年的侨宅,也被主人命名为“陋室”。和同时期潮阳民居流行的“极繁主义”装饰风格相比,显得十分简约而朴实,它就是潮汕先贤刘侯武的故居。这座“陋室”同样简陋而不简单,是刘侯武一生品德高尚、公而忘私的真实写照。它曾是海外华侨汇聚之所,在这里,众多爱国华侨在刘侯武的带动下,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内革命活动,为家乡赈灾难、捐资助学,留下了动人的历史故事。简而不陋,画龙点睛晴有创意陋室于1928年由刘侯武亲自规划设计创建,占地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南面有大埕,大埕两侧各开一个龙虎门;主座为四点金格局,厅、房、厝手、八尺等格局完整,除了部分墙体受损,梁架木雕石刻及地板砖石仍保存完好;东侧有一条火巷,一排向西的厝包,原来是火房及佣人居住的地方;巷门楼建有一座双层带天台的更楼,二楼向南墙面上有两个圆形孔眼,起到跳望台的作用,用以守护宅第安全;北面后库是后来加建的,名“兴居”,东西两边各开有一门,东边门面向火巷,西边门直通外围。陋室整体的装饰风格以中式为主,只在局部点缀一些西洋建筑元素,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像主座门楼是潮汕民居通用的凹斗式门楼,以灰塑浮雕勾勒出花边门匾,深蓝底色上是灰塑的楷体榜书“陋室”两字,左右两侧饰以中式浮雕图案。门楼肚四壁联以小块浅蓝色西洋瓷砖装饰,简单中带着一点不俗的洋味儿。据同行的村领导介绍,正向两面几何图案瓷砖墙是原来就有的,“陋室”主座四点金及东侧厝包更楼两侧原来的瓷砖已脱落,现在看到的没有花纹的瓷砖是后来维修时贴上去的。主座门窗上基本都是蓝色打底的灰塑匾帽,内容是传统的山水花鸟或古戏文人物造型,但在后厅东侧的八角门帽上,却有一幅与众不同的灰塑,内容是一位穿着西服的长者,正在和一个穿着洋裙子的小女孩聊天。同行的地方文史学者、肇庆学院文博副研究员刘晓生告诉记者,根据刘侯武的影像辨认,这幅画有可能是刘侯武生活场景写照,是其本人在对后辈进行淳淳教导的场面。照片字画,再现陋室旧时光刘晓生是仙波村人,他怀着对先贤刘侯武的崇敬之心,花多年业余时间整理收集并撰写了《刘侯武研究资料集》一书,对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