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邹理在《周立波小说的欧化倾向》一文中认为周立波作品中的“当……时候”“被……所……”“使……”是欧化语法现象,其实不然,它们是汉语固有的语法现象。邹理又认为,作品中同义复音词“沉默、控制、嘶叫、激烈”与复合词“发表、拥护、咒骂、集体”是周立波时代由于翻译而创造的新词,其实也不符合语言事实,它们大多是汉语固有的词语,有的有悠久的历史,有的还很常见。一、介词框架“当……时候”邹理指出:“周立波的这段译文吸收了外语中的许多表示法,如‘当他们驰过那个屋子的时候’,‘被一种城市的车夫和乡间的御者共有的野心所鼓励’这种复杂的句式在现代汉语形成之前是没有的。‘当……时候’,‘被……所……’这种从外语中吸收过来的句型增加了汉语的表达力。多重定语的名词组结构的大量运用,如类似‘有着灰色屋顶的灰色的小屋’、‘他的父亲的可怜的住屋’这种多重复句的运用,明显受到原文的影响,这些都表现出明显的欧化倾向。”[1]其实,“当……时候”“被……所……”不是从外语中吸收过来的,不是欧化句式,而是汉语固有的。本节先说“当……时候”。至少在清·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中已有“当……的时候”,例如:(1)他当那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四海,全盛的时候,只小小一个泗上亭长,手提三尺剑,从芒砀斩蛇起义,便赤手创成了汉家四百年江山,似乎称得起个英雄气壮了。(缘起首回)上例的“当……的时候”处于主语后面,是句中状语,下面的“当……的时候”处于主语前面,是句首状语,例如:(2)原来当十三妹向她私下盘问的时候,她早已猜透十三妹要把她两路合成一家,一举三得的用意。(第10回)其他清代白话小说也有“当……的时候”,例如:(3)原来李去病君当甲午交战的时候,因想要查看军情,也曾单刀匹马游过山海关一次,今相隔不到十年,那关外一带已全然变成哥萨克(俄罗斯骑兵种人)殖民地的样子了。(海天独啸子《女娲石》第3回)《周立波小说的欧化倾向》商榷崔山佳(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杭州310018)摘要:周立波作品中的“当……时候”“被……所……”“使……”都不是欧化语法,而是汉语固有的语法现象。同义复音词“沉默、控制、嘶叫、激烈”与复合词“发表、拥护、咒骂、集体”不是周立波时代由于翻译而创造的新词,而是汉语固有的词语,有的有悠久的历史,有的还很常见。关键词:周立波小说;欧化;语法;词汇;近代汉语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794(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