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传播2023年第5期(总第225期)24人工智能时代的身体传播:从离身性到具身性的超越刘海孟(吉首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摘要:随着AI、VR等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个依托于数字化技术开展身体交流的“后人类社会”正在不断形成。信息交流传播过程中,智能技术不断消解身体的重要性,媒介技术一再强调身体的“离场”,但由技术所激发的身体参与非但没有因其对离身观念的强调而消退,反而重返“具身性”现场。笔者先窥探“身体之于媒介的重要性”传承与发展的完整脉络,再对身体的缺场、回归以及人与媒介的融合作出分析,最后从技术与身体的哲学角度对具身化在万物皆媒的语境下的应用作出解读,发现身体在媒介技术的推动下未被弱化却越来越凸显的重要地位,身体被再度呼唤回归,以新形式的再回归参与到新型的信息传播体系中。关键词:人工智能具身传播媒介哲学近年来,在媒介技术不断赋权的背景下,传播学研究开始转向物质性和具身性,对以身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传播研究也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传播学研究进行物质性转向的根源是走向先验的传播观念与社会现实之间出现了经验的断裂。[1]也有学者指出,传播的物质性问题没有获得主流传播学界的足够重视,是由于传播学建制化过程中的导向性选择问题。[2]随着社交媒体发展的日益成熟,这个“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时代特征更加鲜明,技术不仅是促进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还是一种存在的方式,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突破身体的局限来进行交流互动,身体的不在场不影响人仍然作为整个社交媒体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以舆论反转现象中常见的“离线介入”为例,该词主要指的社会抗争事件中网民借助网络进行的参与行为。[3]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即使网民无法直接切身地参与到新闻事件中,解决了不在场的在场者的信息赋权。在新媒介的生态环境中,网民所扮演的角色、享有的平等表达权力的变化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人无论是否“在场”,媒介技术都可以帮助他们打破传统媒体的壁垒,参与到相关的议题设置和讨论中。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媒介技术对“不在场的在场者”时的负面影响,新媒体及新媒介渠道还是存在局限的,碎片化的传递过程难免会造成信息失真,并且会带上媒体强烈的主观色彩,这就造成了当人不“在场”时接收到的可能是失实信息。在这个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时代,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技术的迅猛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