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国际公关研究作者简介:彭敬仁,男,汉族,湖北仙桃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网络空间治理;余丹,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报道与质疑:突发事件政府通报的媒体框架效应文>彭敬仁1余丹2(1.北京邮电大学北京1008762.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摘要:媒体框架的设置影响公众对突发事件政府通报的看法和对突发事件政府处理结果的态度。本文以“甘肃白银景泰5·22山地越野赛”公共安全责任事件为例,采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模型对评论文本的情感进行批量分析,分析处于不同框架的媒体报道之下的评论差异以及官媒与非官媒的报道之下的评论差异,并进一步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框架进行合理性探索。关键词:突发事件;政府通报;媒体框架;报道主体突发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成为社会焦点和国内外舆论热点的可能性极高,往往引发很大的舆论关注,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做好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威信和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媒体的框架设置对聚焦公众的注意力和引导公众的理性认知具有关键作用。媒体框架效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不同的框架设定主体对公众产生不同影响;一类是指报道框架产生的效应,也就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各种被其框架化了的新闻信息对受众的情感态度观点产生的影响。[1]新闻媒介文本生产过程中,个人、媒介机构通过对新闻事实的界定、选择、强调或省略的报道来重组事件,导致新闻文本中包含不同的议题,即新闻框架。在公共事件的报道中,消息被同行和意见领袖预先选定并传递,其受众可能会分享个人的世界观和政治偏好。选择合理的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平息公共舆论,缓和公共关系。在公共冲突的新闻报道中,可以选择“偶然例外框架”“技术失误框架”“客观原因框架”进行新闻报道,更加强调突发事件的偶然和个别性,包含技术失误以及客观原因,引导公众从“偶然例外事件”或“好心办坏事”的角度来对DOI:10.16645/j.cnki.cn11-5281/c.2023.12.010PRMagazine89新闻事件进行判断和解读,从而使得公共冲突得以平息。除此之外,采用“利益共存框架”“价值共识框架”“和平景象框架”等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也可以在聚焦公共利益的基础上促使受众对冲突化解产生憧憬,促进冲突的化解。由此提出第一点假设:如果新闻报道采用有助于缓解或平息舆论的议题框架(以下简称“采用缓解舆论框架”),网民的质疑和负面评价更少。当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成为舆论热点之后,其相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