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theNorthernMusic北方音乐2023年第2期《新音乐》与《音乐杂志》中的上海“新运”之声郝泽琼摘要:“新音乐运动"是我国20世纪30-40年代以创建新音乐为目的的文化运动。上海新闻报刊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逐渐复苏的1946年《新音乐》与《音乐杂志》同时发刊,成为上海新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平台,两本期刊分别发出“推动歌咏与“引进西乐”的“新音乐运动”的不同呼声。这来源于不同音乐家群体对时局与音乐民族化认识的差异,反映出对当时群众音乐发展途径与国防音乐形式选择等问题的各持主张。文章分析了两个刊物对两类音乐家群体在新音乐运动中的分歧表现,总结当时群众音乐活动在“存异”中如何“求同”的有效经验。关键词:《新音乐》(上海版);《音乐杂志》;上海;新音乐运动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7X(2023)02-0136-0920世纪30年代,我国音乐家群体兴起了以创建新音乐为目的的新音乐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音乐工作者为进一步推动新音乐运动,开展了群众歌咏活动、创办期刊杂志等多项工作1946年在上海创刊的《新音乐》(上海版)与《音乐杂志》,对上海“新运”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创刊者对新音乐各持主张,致使两部期刊在上海发出了不同的“新运”之声。目前,学界时常将《音乐杂志》与其他三部同名期刊?相比较,但对《新音乐》(上海版)关注度还不高。笔者以其为参照,通过对两部期刊的差异性进行辩析和解释,将有助于进一步展示上海“新运”的基本面貌,进而认识“新运”工作者发展新音乐运动的内在动力与有效经验一、《新音乐》(上海版)与《音乐杂志》的创刊虽然《新音乐》(上海版)与《音乐杂志》是同年同地出版的音乐刊物,但是两类杂志的创刊情况存在着很多的差异,笔者将从刊物源起、办刊宗旨、排版发行三个方面对两类杂志的创刊情况进行梳理与对比(一)刊物源起:社团兴办/私营商办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上海学团联”③瞿希贤、陈良等音乐工作者为推进歌咏运动的发展,时常在各个学校、教会中组织音乐教学活动。1946年初,李凌以赴台湾接收中华交响乐团的名义中转上海后,在瞿希贤的安排下与陈良见面并提出了“要和上海的音乐工作者一起建立新音乐社"”的想法。之后,在中共“上海学团联"的领导下,上海新音乐社作为“学团联”的外围组织正式成立。新音乐社的成员有:“陈良、茹炜、杨今豪、肖英、张渝民、李长安、庄枫、黄伯春、赵纪舜等,杨今豪为社长。”1946年4月1日,上海新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