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集萃·81·2023年/第20期/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版本述略◎王嘉炜苏杭(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100081)【摘要】乾隆二十三年(1758),莆田县的第二部官修方志《兴化府莆田县志》刻板梓行,它是目前流传版本最多的一部《莆田县志》。以该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成书背景、版本流传、版本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把握该志书的版本情况。【关键词】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地方志;版本【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0-0081-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0.026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实践项目资助(SZKY2022059)。乾隆二十三年刊行的《兴化府莆田县志》(简称乾隆《志》)是莆田县继康熙四十四年(1705)《兴化府莆田县志》(简称康熙《志》)之后的第二部官修县志。乾隆《志》是存世的莆田方志中,流传版本最多的一部,国内外皆有该志的版本收藏。因目前尚无专文讨论乾隆《志》版本,故本文从该志的成书背景、版本流传、版本内容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考证,使读者对其版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一、乾隆《志》之成书背景(一)清代地方志修纂的兴盛清兵入关后很快便统一了全国,随着大规模军事战争的结束,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政治上的稳定,经济上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兴盛,这为方志的大量编纂创造了客观条件。[1]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全国一统志的编修,康熙皇帝曾言:“朕赞基丕绍,抚兹方夏,恢我土字,达于遐方。惟是疆域错纷,幅员辽阔,万里之远,念切堂阶。其间风气群分,民情类别,不有缀录,何以周知?顾由汉以来,方舆地理,作者颇多,详略既殊,今昔互异。爰敕所司,肇开馆局,网罗文献,质订图经,将荟萃成书,以著一代之钜典,名曰《大清一统志》”[2]。因此,清朝每次在编纂一统志之前,先诏令全国各地纂修各类方志,然后再由各地将所纂方志交付中央,最终整理汇编成全国性的一统志。[1]清廷中央的行政命令极大地刺激了全国上下编修地方志的热情。(二)地方行政长官与学者的积极参与莆田县曾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在知县金皋谢的主持下编纂了康熙《志》。乾隆二十二年(1757)距离康熙四十三年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莆志则自康熙乙酉以后未有续辑,又心惜之”[3],因此,时任兴化府知府宫兆麟欲重续莆志。“时莆绅士有修志之请,乐于捐金以襄盛举”[3],在地方行政官员与莆邑乡绅的共同支持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