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传媒课堂基于“互联网+”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究□周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凭借其便捷、高效的优势,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效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以后的高校教育模式一定会向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趋势不断发展,教学质量将成为此种教育资源中的主要因素。“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断完善,对传统《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为《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带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关键词:“互联网+”;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就社会发展层面而言,《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在整个工科类教学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在新课改愈发深入的背景下,各高校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时间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不仅课时有所减少,并且还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并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相关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借助有效措施开展实践教学,从而找到最适宜学生专业发展与其自身特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与压力。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即使许多高校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面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却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任课教师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工作,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对基于“互联网+”下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展开更深层次的分析具有现实意义。一、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便是执行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并找到一种集各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灵活多变、科学有效,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新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激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困惑与不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工程意识,培养并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与价值,找回学生在应试教育理念下消失的求知欲。基于“互联网+”下的《电工与电子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便是在实现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该挖掘“工程教育”模式,形成符合实践、面向工程的新教学理念。二、基于“互联网+”下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一)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缺少合理性。在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