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博士生导师12北方音乐2023年第2期推动力,隐含了其语义背后音乐艺术的实践经验、理论探索和实际意义,对于音乐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价值。从历史层面解读,“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的持续进程。现代化是实现我党百年目标的基本诉求。从本质上说,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逐渐接受西方工业革命成果和思想洗礼的过程。起初,国人对西乐怀有猎奇之心并进行初步尝试(如编练新军并组建西式乐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立宪派高举西学旗帜倡导西方文明,随着学堂乐歌的唱响,西方音乐无所碍滞地完成了强殖过程。其后,西乐的体裁、技法、风格、表演等无一不是音乐者标榜的专业追求。改革开放至今四十五年来,“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现代化的观念、价值和文化渗透到各个方面,大规模引进西方现代文明和思想,音乐界港台风、欧美风、日潮、韩潮先后或同时涌人中国,势不可挡。因此,可以肯定,今后的音乐研究和学习必然不能忽视西方外来音乐的持续影响,而是要以开放的胸怀和敏锐的眼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实际价值。从意识层面解读,“中国式”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有效选择。我国的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国特色的文化魅力,但曾在“现代化”进程中遭到不同程度的否定和抑制。所幸的是,因其蕴含的丰厚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美学趣味,它又以“中国化”的姿态对西乐产生了改易和包容的持续影响,其结果是西式音乐体裁(如合唱、室内乐、交响曲、歌剧等)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中国乐语(旋律、节奏、乐器等)讲述中国故事,最后殊途同归、洋为中用。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规模引进西方文化和思想而引发的某种程度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统音乐文化在有效抵御“西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式”主张,对于弘扬传统音乐、激发爱国情怀和凝聚社会力量,在文化建设和政治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从效应层面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路径。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人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就要求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协调促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音乐学理论专业的教育教学实际而言,经过前辈们持续百年的钻研求索,中西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等各领域已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