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cpcst@126.com55理论探索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疆题材纪录片中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编号TDGRI202159)。作者简介:李先先,硕士研究生在读,塔里木大学,研究方向为纪录片研究传播。胡昌平,教授,塔里木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建设出现雷同化,各个城市的形象与自身特征逐渐消弭,报纸、广播等单一化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全面展现城市形象,突出城市独特特征。电影既具有声效果,又饱含情节渲染,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手段。《乌鲁木齐的天空》利用蒙太奇手法,通过将20世纪60年代与改革开放后交叉展现乌鲁木齐的方式,讲述发生在多民族聚居大院里发生的故事,折射我国融洽的民族关系、反映改革开放后乌鲁木齐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影片中对新疆优美风景及人文内涵的演绎传播了乌鲁木齐的城市形象。1电影中城市形象的传播内容对于观众来说,想要记住一座城市需要一个能够引发情绪共鸣的“记忆点”,也称为“兴奋点”。通过“兴奋点”带动并传播城市形象,能够加深观众对城市的印象,并且当记忆点内容与“兴奋点”相契合的时候,能够帮助观众形成对城市的二次记忆。在“兴奋点”形成过程中,影片如何实现传播内容的创新与构建,以加深观众对影片展示的城市形象的记忆?1.1片名直接点出城市名,增强城市印象电影的片名能以直观的形式直接反映影片与城市的关系,影片片名就直接点明了电影故事发生的地点。直白的视觉呈现形式,能够直击观众的“记忆点”和“兴奋点”,同时增强该城市在观众脑海中的印象,进而达到刺激观众听觉、视觉的效果,让观众在观看影片内容的同时能够接受与城市相关的信息。《乌鲁木齐的天空》的片名就直接点明了影片所发生的地点。影片开头将主人公茹仙古丽出场放置在乌鲁木齐现代化大机场上,配着地道的维吾尔族语,让人们一听到就想到西北大都市——乌鲁木齐,想到如诗如画的风景、甘甜可口的葡萄干、乌鲁木齐人民的热情奔放。乌鲁木齐市作为沟通内地与中西亚及欧洲的交通和通信枢纽,是中国西部的桥头堡和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的天空》在电影中展示了改革开放后其发展的巨大变化,耸立的高楼、街道上的车水马龙、琳琅满目的商品及现代化表征的搬家服务。影片并不是单方面展示乌鲁木齐市的现代化发展,而是利用蒙太奇手法将过去与现代穿插的方式,清晰、明了地展示出其宏伟变化。每次提到这部影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