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章解析陈玉栋(德州学院,山东德州253023)摘要:学界对《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章理解历来存在较大分歧,从对文中关键字的分析入手本章可以这样理解:“山梁雌雉”是指雌伏于山间的雉鸡;“时哉时哉”的确切含义应该是指雉鸡能够做到审时度势;“子路共之”的对象应该是孔子,而非雉鸡;“三嗅而作”是指子路在受到孔子的启发之后面部表情所发生的变化。关键词:《论语·乡党》;色斯举矣;解析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44(2023)03004704收稿日期:20221205作者简介:陈玉栋(1970),男,山东德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一、学界目前的争议《论语·乡党》最后一章内容为:“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1]152虽然寥寥数语,但学界对其的理解历来存在较大分歧,至今仍缺少权威性的定论,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有以下几种:钱穆先生将此章解释为:“只见人们有少许颜色不善,便一举身飞了。在空中回翔再四,瞻视详审,才再飞下安集。先生说:‘不见山梁上那雌雉吗!它也懂得时宜呀!它也懂得时宜呀!’子路听了,起敬拱手,那雌雉转睛三惊视,张翅飞去了。”[2]271这种解释能够基本展现当时的场景,但对整个章节的主旨表达不够明晰。杨伯峻先生将此章解释为:“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几只野鸡。孔子的脸色一动,野鸡便飞向天空,盘旋一阵,又都停在一处。孔子道:‘这些山梁上的雌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它们拱拱手,它们振一振翅膀飞去了。”同时指出,这段文字很费解,自古以来就没有满意的解释,很多人疑它有脱误。[1]152这种解释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得到学界较为普遍的认可,但是对“色斯举矣”“得其时”“三嗅而作”等关键知识点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也没有阐明本章前后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杨朝明先生的解释是这样的:“孔子与弟子子路一起走在山间,一群雌雉被惊吓得飞了起来,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又停落在树上。孔子说:‘山梁上的这些雌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朝它们拱拱手,那群雌雉振振翅膀飞走了。”[3]187这种解释较前者通俗、客观,但对于“三嗅而作”等关键点的解释同样不尽合理。还有学者将“山梁雌雉”解释为“山间桥上嬉戏玩耍的雌雉”[4]260。当然也有学者将“色斯举矣”章理解为“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