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人文51百科知识2023.07B炎炎夏日,降温避暑是人们的刚需。就拿喝冷饮来说,这一夏季常见的解暑方法最早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代。当时,王公贵族就已开始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酷暑难耐,消夏有冰,我们来看看古代人的冷饮大比拼。饮一樽冰镇米酒首先出场的是西周人,他们已懂得“冬日储冰,夏日取用”之道。为此,朝廷设有专门执掌“冰权”的“凌人”,他们在每年农历十二月的隆冬时节“令斩冰,三其凌”,夏日之时取出冰块,以供君王冰镇瓜果解暑。□君懿古代冷饮古代冷饮大比拼51百科知识2023.07B人文Culture52百科知识2023.07B抿一口清凉蜜水汉代的冷饮种类不算丰富,只能抿一口蜂蜜制成的清凉蜜水来解暑。据说,东汉末年的枭雄袁术就十分爱喝蜜水。《三国志》中记载,“时盛暑,(袁术)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上,叹息良久”,以致“呕血斗馀而死”。意思是袁术出征之时正值暑热,他想喝杯蜜水,但当时军中早已弹尽粮绝。情急之下,随征厨师只能端来一碗热水。袁术听闻后只能一声长叹,趴在床上吐血而亡。除了蜜水之外,汉代人还爱喝寒水。寒水,即冰镇之水。汉代的冷饮多出现于官宦之家,并时常作为主人款待重要宾客的佳肴。东汉文士蔡邕在举办宴会之时,就用“麦饭寒水”招待宾客。尝一口酥山冰沙以“盛世大唐”自许的唐代人,在吃冷饮方面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唐代流行一种名为“酥山”的冰食,人们将蜜糖淋到碎冰上,然后冷凝成小山的模样。因其酥口甘爽、形似小山,故名“酥山”,口感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见的街头美食—冰沙。东周之际,“凌人”不仅善于制冰,还研制出各种冷饮。春秋时期,一种名为“冰镇米酒”的冷饮开始在诸侯宴席上频频亮相。《楚辞·招魂》中就有“挫糟冻饮,酎清凉些”的记载,意思是滤去酒糟的米酒,冰镇后喝起来清冽美味。可别小瞧东周人,他们并不是直接将冰块切小后放入酒水之中,而是制作了一种名为“冰鉴”的降温神器,类似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冰箱。冰鉴是一种用青铜制作的容器,使用时将冰块置入鉴内,再将盛装了酒水或瓜果的铜缶置放其中,以达到冰镇降温的功效。当然,冰鉴绝非平民所能使用,只有君王与诸侯才有资格享用。冰鉴Culture人文53百科知识2023.07B为了使酥山既好吃又好看,人们在摆盘时还会点缀一些衬物。除了白色酥山之外,还出现了用贵妃红染出的红色酥山。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咸阳出土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侍女图”中发现,侍女手中捧着的正是装饰了花朵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