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约465—约521),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山东莒县)。刘勰虽然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但从《文心雕龙·序志》(以下简称《序志》)中,我们不难体察到以先秦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对于他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所谓“序”,叙也;“志”者,心之所之也,一言以蔽之,叙述其朝斯夕斯、念兹在兹的意蕴所在。在言及自己志向时,刘勰将目光投向遥远的“轴心期”,并以孔子、孟子、荀子等大儒的学说为自己的论述张本,这是一种有意味的写法。正像克利福德·吉尔兹所说的那样:“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多种本文的综合体,而这些本文自身又是另外一些本文的综合,人类学家则需倾尽全力去确切地解读本文的本质。”[1]10“人类就是悬挂在自己所编织的一种富有意味的网上的动物。”[1]15鉴于此,本研究拟以《序志》为中心,旨在考察以孔子、孟子、荀子等大儒为代表的齐鲁人文精神在刘勰文学批评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一、“梦执礼器,随圣南行”与孔子的人文思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刘勰在《序志》中回忆了自己所做的两个梦。第一个梦是他七岁时做的,梦境是若锦的彩云。第二个梦是他三十岁左右做的,梦境是他捧着红漆的祭器,跟着孔子向南方走。笔者认为,这两个梦在刘勰的《序志》中都有提及,显然是有其深意的,也即是说,刘勰是借梦言志。我们先看彩云之梦与刘勰的文学志向之关系。在古代,彩云是崇高之物,尤其是“彩”,更是一种“文”的象征。据史料载,江淹曾梦见有人向其索要保管多年的彩笔,而在第38卷第2期2023年4月Vol.38No.2Apr.202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论刘勰的齐鲁文化本位观念——基于《文心雕龙·序志》的考察王楠(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中高职学院,广西南宁530022)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提到了他撰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分析了《序志》中三处关键性的词句,即“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岂好辩哉,不得已也”“擘肌分理,唯务折衷”。从中可以发现,以孔子的人文思想、孟子的卫道意识和荀子的比中观念为代表的齐鲁儒家思想对刘勰的论文宗旨、论文态度、论文方法,皆有本位性的影响。究其原因,既与文化轴心时期先秦儒家的巨大思想魅力有关,也与刘勰的文化寻根主体心理紧密相连。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孔子;孟子;荀子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126(2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