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一、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一)形成期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该时期,人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宗教信仰产生,人们尝试将这种思想融入日常生活用品中。于是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取材料,制作颜料,并在陶坯上进行绘制。此时,彩陶绘画还没有形成标准规格,人们只是简单进行描绘,没有章法技巧可言。史前时期的绘画宗教意味浓重,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只是在人文性、观赏性方面有所欠缺。进入石器时代,绘画创作活动仍然围绕宗教意识展开,但在此基础上开始融合人类自身的主观思想,这使得绘画的观赏性和审美性增强,进入更深一层的思想境界。经历了岩画这一中国画的萌芽阶段,时间来到新石器时代,该时期中国画才正式形成,人们开始在彩陶上尝试绘画创作,在绘画中融入自身的思想意识,并利用多种绘画元素。此时,中国画的内涵逐渐丰富起来。此阶段极具代表性的有人面鱼纹彩陶盆和鹳鱼石斧图。(二)发展期中国画产生于新石器时期,发展于先秦时期,这一点能够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得到验证。据传,屈原的《天问》就作于他被放逐以后,他在散心的时候,在楚国先王宗庙和王室公卿祠堂及其他地方看到了很多壁画,于是观图有得而作诗,抒发心中愤懑。从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一号墓穴的《人物御龙图》中,人们也可以感受到先秦时期人们的绘画造诣,此时中国画绘画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进步。到秦汉时期,中国画形式更加多样,除壁画外,还有画像石、帛画等。进入三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增强,纸在社会上得到流通,绘画有了更优质的载体,创作者可以更加自如地在纸上作画。此时,中国画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三)成熟期在唐代,中国画迎来了创作的沃土。也正是在该时期,出现了很多自成风格体系的画师,阎立本、吴道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时间继续推进到北宋时期,官方设立了翰林书画院,中国画开始向宫廷绘画的方向发展。此时期的画家在人物刻画上注入了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故而绘画发展日渐成熟,优秀作品有《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画家将街道市井的行人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南宋时期,中国画创作以花鸟、山水为主,并使用大量留白,中国画创作日渐成熟。(四)巅峰期明清时期是中国画创作的巅峰期。在明朝广为流传的画派有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等,这些画派风格鲜明,独具特色。此时的中国画融合了更多元素,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清朝也出现了很多名家大师,如吴历以山水画闻名,恽寿平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