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美术学FINEARTRESEARCH美术观察ARTOBSERVATION总第334期国族认同的视觉表征—孙宗慰西行“蒙藏题材国画人物”探究唐然黄宗贤内容摘要:1942年阴历元宵节前,孙宗慰随张大千同赴青海塔尔寺庙会时,为庙会中形色各异的蒙藏民族服饰所吸引,创作了其艺术生涯中极具个人风格的系列作品—“蒙藏题材国画人物”。目前对孙宗慰“蒙藏题材国画人物”系列作品的研究仅是存在于孙宗慰“西行”艺术成就之宏大叙事中的笼统概论,缺乏具体性、深入性的研究。本文围绕孙宗慰对于西部少数民族的艺术观照与表现展开讨论,分析“蒙藏题材国画人物”独特的创作理路及图式特征,揭示艺术家于特定时期的艺术视野以及架构于现实逻辑之上的艺术个性。关键词:国族认同视觉表征孙宗慰西行蒙藏题材国画人物“本土西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美术界盛行的文化风潮,亦是特定时期内地艺术工作者集体性的时代抉择;它造就了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第一批少数民族题材的画作,也成就了众多画家艺术生涯的创作高峰。站在历史文化语境中来审视“本土西行”艺术现象的生成,离不开两个关键性的前提。首先,抗战语境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维度的西迁运动,使“西部”成为地理空间与文化场域两个概念的聚光点。在战争状态下,众多高等院校、文化机构以及个体艺术家被迫迁往大后方。这其中,许多文化工作者肩负国民政府的委派任务,对西部的政治地缘、生产现状、文化艺术等多领域进行考察研究,以期为大后方的稳固、建设探路。一些艺术家作为考察组织的主要成员,抑或是跟随考察队伍奔赴西部边陲考察写生,立足“民族民间”,以图像记录边陲绮丽雄伟的自然风光与边疆少数民族特有的人文习俗、生活风貌,将边疆实情展示予内地人士,以增进其对边疆之认识。再者,龟兹、敦煌等文化艺术遗迹于特定时期举世瞩目的考古发掘,成为中国艺术家在现代性转向过程中,研析“西融东传”“汇粹中西”的锁钥。尤其是国难之下觉醒的民族意识指向了对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的珍视,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传统美学典范,更是本土艺术家、海归艺术家们寻求民族化,重拾“传统”的力源。所谓观往而知来,艺术家们借助对传统艺术的研学,对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体悟,将“传统”和“民族”注入自己的创作理路,融进中国美术的未来。这其中,孙宗慰则是以后者为契机,“朝圣”传统文化,重构民族性的西行艺术家。但是,学术界对孙宗慰“西行”的美术构建所体现出来的内涵和价值,未付诸足够的重视和研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