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FORUM·经济论坛《秦智》2023年/6月刊161反对功利主义分配制度——《自由人的平等政治》综述■刘珺旸(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1620)[摘要]追求幸福是现代人的重要需求,现代社会风气鼓励通过个人奋斗,以得到的回报成果衡量个人的幸福多少,这种模式实质是将幸福的指标单一化的体现。罗尔斯反对功利主义的此种观点,提出了差异原则对社会分配进行指导,也在道德层面完成了对差异原则的论证。同时,差异原则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正义观点,这对人应该如何追求幸福提供了可能的路径。[关键词]差异原则;功利主义;根本计划;个人幸福一、当代社会追求的迷思现代社会要建立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什么样的人才能促进社会的自由?这是当今世界要面对的问题。不同的人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境遇,其对社会的理解和需求是截然不同的,这往往导致了人和人之间的冲突。而当代政治原则与经济制度的构建就是竭力避免这些冲突,希望人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能选择合作的处世之道。在寻找合适的社会模式之前,首先应厘清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近两年有一个网络流行语叫“鸡娃”,形容的是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打鸡血”,时常干预孩子生活的一种现象,这种密集养育(intensiveparenting)导致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而不知道“我是谁”的这一困境。[1]这样的教育导致的是孩子所追求的东西是单一的、年轻人的追求很多并非是内心自由生发的,其对价值的理解更多源于父母和全社会的赋予,所谓的“有追求”无非是追求更高的薪资或者更大的权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如是说:“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2]资本主义追求的就是收益的最大化,以效率作为头号大事。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都被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对一个人的认可与尊重,往往基于其所拥有的权力与财富,自由市场和竞争似乎是自然而然的正义。有人说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的是各种生活成本,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如果不去追求资产增值,似乎要立住脚跟是不可能的;只有拥有了更多的财产,市场中的人们才能获取自由。但这种理解真的是正确的吗?自由通常指一个人不受法律或旁人限制而活动,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往往是基于功利主义的看法,它只是将人视作满足整体利益的工具,而没有看到每个人的尊严和人生所求。[3]所谓的有用更多是指经济上的成功,哪怕是本不能用经济衡量的文化艺术科学,也都以能否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