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家庭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湖北省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这是红石榴,寓意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2023年4月8日,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的“兰香小院”迎来了一群小游客,他们畅游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游览侗族古建筑,互相分享发现的新事物。这是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办学特色、课堂教学、教育实践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组织师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和民族乡镇,让民族文化浸润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润物无声,播下共同体意识“金种子”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始建于1964年,有各民族师生4500余人。走进校园,两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和美”天使映入眼帘。左边是优雅灵秀的苗家女孩“美美”,右边是阳光淳朴的土家男孩“和和”。人偶两边的小路像一双温暖的大手,呵护着“和美”天使茁壮成长。学校校徽由“美”字变形而来,融入土家摆手舞、西兰卡普元素,形似阳光自信的少年。“和美”二字,串联着该校文化建设的长路,诉说着美的校园、美的课堂、美的理想、美的心灵、美的言行、美的成长。“我们在校园文化设计上融入了民族元素,民族文化伴随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加深民族团结。”该校负责人介绍,校内房屋建筑以鄂西南民居粉墙黛瓦为基调,融进土家吊脚楼、侗族风雨桥等。教学区之间采用走廊连接,既扩展了学生在校园内部的活动空间,又凸显出民族园林的设计手法。除此之外,该校还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楼宇和道路命名、校旗、校徽、学生奖状、标志牌等,如天和楼、地和楼、美德路、美仪路……天和楼二楼的“民族空间”里展示着56个民族的简介和图腾、写着“我爱你,中国”的各民族文字,设置了民族文化展台,帮助学生了解各民族服饰、建筑等。人和楼一楼是戏曲文化园,写满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脸谱和剧种介绍。学生可以在这里上戏曲课,学习各类戏曲的相关知识和表演技巧,为师生播下了兴趣的种子,戏曲的艺术魅力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亲和楼美术室前,有一面“非遗文化进校园”美术展墙,一幅幅色彩绚丽、韵味十足的傩面具美术作品呈现在眼前,旁边详细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傩戏的来源和发展经历。静止的建筑和物件变得灵动,散发出古朴的生命气息。融入课堂,上好共同体意识“教育课”“我们设立了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利用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