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VIEWPOINT专题策划·载体建设·华东地带38绿谷医药科技:22年的创新突破,实现多靶抗阿尔茨海默病本刊记者/管浩面对阿尔茨海默病17年来无新药上市的空白,绿谷医药是如何有效利用产学研各方优势,从“脑肠轴理论”原理出发,为抗AD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全新思路与方向的?为什么说产学研融合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推动力?专题策划·载体建设·华东地带观点VIEWPOINT39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简称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一旦患病,人的记忆力、思维判断能力就会像被脑海中的“橡皮擦”慢慢擦去。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症2018年报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5000万痴呆症患者,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症的危害越发显现,到2050年预估全球将有1.5亿患者。截至目前,全球治疗及照料费用已达万亿美元,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2050年我国患者将达4000万人。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一直都是药企的研发“黑洞”。全球自1998年到2017年,共有146种AD药物进入临床阶段,但其中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在九期一上市之前,全球用于临床治疗AD的药物只有6款,但临床获益并不明显,仅能短期改善症状,长期不能延缓或阻止病程进展。2019年11月2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简称“绿谷”)历时22年共同研制、开发的,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代号:GV-971)在国内获批上市。GV-971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创新药,也是全球首个寡糖类多靶点系统性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药物。GV-971的获批上市,成为自2003年以来“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全球17年来无新药上市的空白,更满足了众多病患临床急需用药的期待。来自海洋的原创新药20世纪至今,阿尔兹海默症药物都是基于各种假说研发。自1906年世界首例患者被报道至今,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仍是世界难题。该病典型的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中沉积形成“斑块”,以及神经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因而,此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主要也是针对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两个靶点。GV-971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获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在研发过程当中,该药主要发明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教授通过对“GV-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