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第一临床医学院新生儿科王莉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特点及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特点,熟悉新生儿临床用药的特有反应及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教学要求1、掌握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特点。2、熟悉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3、熟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4、了解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特点。复习: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新生儿期:从出生~28天内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儿童:<14周岁的小儿第1节新生儿及儿童发育不同阶段的用药特点一、新生儿用药特点生活环境宫内到宫外巨大转变生活方式呼吸建立,循环改变,消化启动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合理安全用药新生儿------成人的缩影?发育变化的个体!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慢。随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的改变,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变化很大。剂量、给药间隔、途径成熟程度病情只按体重大小给药是不全面的,更不是简单地将新生儿当作成人按比例的缩小物来用药。用药如用兵!新生儿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24%;儿童及成人的发生率为6%~17%。NICU中,约有30%的新生儿遭致1种或1种以上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4.7%是致命的。同一药物体内过程新生儿与年长儿差异大吸收能力组织分布药物代谢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作用的发挥㈠新生儿药动学特点1、药物的吸收药物经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转运过程。取决于药物理化性质、机体状况、给药途径。⑴经胃肠道给药①新生儿胃酸低,偏碱性出生:pH约为1~3;生后10天为6~8;后渐降。故对不耐酸的口服青霉素类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较成人高。②胃排空时间延长,可达6~8h,主要由胃吸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吸收良好,但红霉素高峰出现晚。③肠管长度约4m,肠壁薄,血运丰富,相对吸收面积增大,药物吸收增加。(安定、地高辛同成人;氯霉素口服因肠蠕动不规律吸收慢)④直肠给药简便易行、避免呕吐给药安全⑵胃肠道外给药Ⅰ皮下或肌肉注射新生儿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少,局部血流灌注不足,注射容量极有限,增加容量或浓度均可以损害临近组织,局部滞留形成硬结,故不适用。避免长期肌注给药Ⅱ静脉给药危重病儿给药途径途径:头皮或四肢静脉,少用脐血管。方法:直接静脉推注,入莫非滴管,稀释后缓慢或快速输入血栓性静脉炎首选的给药途径Ⅲ.其他途径鞘内注射: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脑膜白血病、结脑、化脑、皮肤用药:角质层薄、粘膜娇嫩吸收快、吸收率高中毒、机体损害。2、药物分布早期取决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