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滨湖医院儿科张静主要内容21345病史介绍护理查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知识护理问题及措施出院指导病史摘要患儿,陶瀚宇,男,11月,201519161,系“发现皮疹1天”于2015年7月14号入院。患儿1周前有“感冒”病史,近期无疫苗接种,无传染病,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病,生长发育正常。入院时,T:36.6℃,P:94次/分,R:28次/分,神清,精神反应尚可,发育正常,颜面部、躯干及双上肢、下肢较多出血点,双膝关节皮肤少许瘀斑,无肿胀,口鼻腔粘膜未见出血。浅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心肺未闻及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门诊和院外检查:2015年7月14日滨湖医院血常规:WBC:14.4O*10^9/L,N%:26.64%,L%63.94%,RBC:5.7*10^12/HGB:140G/L,PLT:10*10^9/L护理查体T:36.6℃,P:94次/分,R:28次/分,神清,精神反应尚可,发育正常,颜面部、躯干及双上肢、下肢较多出血点,双膝关节皮肤少许瘀斑,无肿胀,口鼻腔粘膜未见出血。浅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心肺未闻及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PLT的正常值是多少?一、血小板1.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2.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100--300)*10^9/L3.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4.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较恒定的数量,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PT)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主要由于血小板受到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内脏出血。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急性多见于儿童,慢性多见于成人。分类急性型ITP慢性型ITP病因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感染:细菌或病毒免疫因素:可能是参与发病的重要原因肝、脾与骨髓因素: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滞留以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和清除遗传:ITP的发生可能受基因调控其他因素:雌激素临床表现(1)急性型常见于儿童。起病急骤,少数病例表现为暴发性起病。可有轻度发热、畏寒,突发广泛性皮肤黏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多见,分布均匀。黏膜出血多见于鼻腔、牙龈,口腔可有血疱。急性型病程多为自限性,常在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