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福州市第四医院林巧第一页,共七十四页。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第二页,共七十四页。精神活性物质: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药物依赖: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病症群。病人对药物强烈的渴求,为谋求服药后的精神效应以及防止断药而产生的痛苦,强制性地长期慢性或周期性地服用。自我用药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病症和强制性觅药行为强制性觅药行为:指使用者冲动性使用药物,不顾一切后果,是自我失去控制的表现,不一定是人们常常理解的意志薄弱、道德败坏的问题根本概念第三页,共七十四页。躯体依赖:即生理依赖,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主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病症心理依赖:即精神依赖,它使吸食者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驱使使用者为寻求这种感觉而反复使用药物,表现所谓的渴求状态滥用:在ICD-10分类系统中称为有害使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学业,损害了躯体、心理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滥用强调的是不良后果,滥用者没有明显的耐受性增加或戒断病症,反之就是依赖状态。根本概念第四页,共七十四页。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那么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病症群,其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不同药物所致的戒断病症因其药理特性不同而不同,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病症。例如酒精〔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戒断后出现的是兴奋、不眠,甚至癫癎样发作等病症群根本概念第五页,共七十四页。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依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特性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酒精等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如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等3.大麻: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名的致幻剂,适量吸入或食用可使人欣快,增加剂量可使人进入梦幻,陷入深沉而爽快的睡眠之中4.致幻剂:能改变意识状态或感知觉,如麦角酸二乙酰胺、仙人掌毒素等5.阿片类:包括天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阿片类物质,如海洛因、吗啡、鸦片、美沙酮、二氢唉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