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概论温病概论第一页,共五十九页。一、温病的概念•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第二页,共五十九页。–病因-温邪–主症-发热–证候特点-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第三页,共五十九页。温邪的特异性质,主要表达在:一是它从外感受而不同于内伤杂病的病因;二是性质属热而有别于伤寒、中风等风寒性质外感病的病因,易消耗人体的阴液;第四页,共五十九页。温邪风热病邪疠气温毒温热病邪暑湿病邪燥热病邪湿热病邪暑热病邪春夏长夏秋风温暑温湿温秋燥伏寒化温春温病第五页,共五十九页。1、风热病邪:〔1〕定义:具有风热性质的外感病邪称之为风热。〔2〕发病季节——冬春二季。〔3〕致发温病——称为风温,发于冬季的也称冬温。〔4〕风热病邪具有以下致病特点: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于化燥伤阴变化迅速第六页,共五十九页。2、暑热病邪〔火〕〔1〕定义:具有暑热性质的病邪称之为暑热病邪。〔2〕季节:夏季。〔3〕致发温病:暑温。〔4〕暑热病邪具有以下特点:伤人急速,先入阳明气分;暑性酷烈,易于耗气伤津;易于兼挟湿邪,郁阻气分。第七页,共五十九页。3、湿热病邪〔1〕定义:具有湿热性质的病邪称之为湿热病邪。〔2〕季节:长夏季节为多,但一年四季均可产生。〔3〕致发温病:湿温,由于感受湿热病邪而发病的为湿温,其他温病复感湿邪的为兼证,如为温兼温,暑温兼湿等。〔4〕致病特点:病位以中焦脾胃为主;易于困遏清阳,阴滞气机;病势缠绵,传变较慢。第八页,共五十九页。4.燥热病邪〔1〕定义:具有燥热性质的病邪称之为燥热病邪。〔2〕季节:秋季。〔3〕致发温病:秋燥,指温燥而言。〔因秋季气候的偏凉偏热其性质有属寒属热的不同。〕〔4〕致病特点: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枯燥;病情较轻,较少传变,易于痊愈。第九页,共五十九页。5、温热病邪〔1〕定义:温热病邪由于冬受寒邪而未发病,至春那么内伏之寒邪完全化热而形成的,这种伏寒化温,而形成的致病因素以温热性质为著,故称之为温热病邪。〔2〕季节:冬春二季,但其最终形成于春季。第十页,共五十九页。〔3〕致发疾病:春温。由温热病邪而引起的温病称为春温。〔4〕致病特点:①邪气内伏热自里发初起病位在气分,营分,属热自内发,古人视为伏气。②里热内迫特性显著,病变过程中温热特性显著。③易耗伤阴液。第十一页,共五十九页。6、温毒病邪〔1〕定义:温毒病邪亦称温毒,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