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抗精神失常药第一页,共四十六页。精神失常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精神病,亦称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抑郁症〔抗抑郁症药〕躁狂症〔抗躁狂症药〕躁狂抑情感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第二页,共四十六页。第一节抗精神病药精神病又称精神分裂症,主要表现病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Ⅰ型:以阳性病症为主,幻觉、妄想。Ⅱ型:以阴性状症为主,情感冷淡、主动性缺乏。治疗药物: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硫杂蒽类及其他类第三页,共四十六页。[抗精神病作用机制]1.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通路DA受体: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主要存在D2样受体〔D2、D3、D4〕,精神分裂症是这两条通路的D2样受体功能亢进所致。黑质-纹状体通路存在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中的D2、D3亚型,其中D3为突触前受体,负反响调节。结节-漏斗部主要存在D2样受体中的D2亚型。第四页,共四十六页。精神分裂症是由于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通路DA系统功能亢进所致。DA受体冲动剂DA,苯丙胺诱发和加重精神病症;阻断剂可改善精神病症。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DA受体数目增加高达600%。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高效抗精神病药物均是强效DA受体拮抗药,且对I型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第五页,共四十六页。吩噻嗪类〔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通过上述通路的D2样受体而发挥疗效的。目前临床使用的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对D2亚型受体的选择性不高,有锥体外系的副作用及内分泌紊乱。第六页,共四十六页。2.阻断5-HT受体:精神分裂症可能与5-HT代谢障碍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系统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系统失平衡有关。第七页,共四十六页。存在相互作用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根底。吲哚胺衍生物麦角酸二乙酰胺(LDS)使突触间隙五羟色胺(5-HT)减少,导致以阳性病症为特征的类精神分裂症。但5-HT增加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孤独、退缩迟滞病症有关。测试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5-HT、5-HIAA和DA及HVA,说明不仅存在中枢5-HT与DA的失平衡、而且这种失平衡在阴、阳性精神分裂中明显不同。第八页,共四十六页。氯氮平:选择性阻断5-HT2A和D4受体,协调5-HT与DA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利培酮:阻断5-HT2亚型受体的作用显著强于其阻断D2亚型受体。长期应用氯氮平和利培酮也几乎无锥体外系反响发生。第九页,共四十六页。吩噻嗪类,1952年,目前应用最广的抗精神病药物。[药理作用及机制]〔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抗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