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贫血概述医学检验技术教研室于萌贫血发生示意图骨髓外周血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始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血红素、蛋白质120天后衰老死亡Fe被机体重新利用原卟啉胆红素排除体外RBC在入血前被破坏、死亡无效造血无效造血:又称为无效RBC生成或原位溶血。RBC在骨髓内分化、成熟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核细胞阶段或进入外周血中立刻被破坏掉而溶血称之无效造血。结果使外周血中的RBC更少,而加重贫血。疾病:MgA、SA、地中海贫血等。一、贫血的分类•贫血(anemi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中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或红细胞压积(PCV或HCT)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人群参考范围下限的一种病理状态或综合征。•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共有症状。第五章第一节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RBC生成减少1、造血干细胞水平出现了问题AA2、各种原因所致的单纯RBC减少PRCA3、造血原料缺乏:铁缺乏IDA叶酸及B12缺乏MgA4、骨髓正常造血受到抑制骨髓病性贫血RBC破坏及丢失过多1、RBC的生成和凋亡处于动态平衡中,不引起贫血。2、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这一平衡被打破并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时,即引起贫血HA。3、RBC丢失过多急、慢性失血性贫血。一、贫血的分类第五章第一节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形态学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有核细胞增生情况分类血常规报告(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1.Wintrobe分类法根据MCV、MCH、MCHC分类:类型MCV(fl)MCH(pg)MCHC举例正常细胞性80~10027~340.32~0.36急性失血、溶血、造血功能低下、白血病小细胞低色素性<80<26<0.32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80<260.32~0.36感染、中毒大细胞性>100>340.32~0.36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第五章第一节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优点:•推测贫血的可能病因,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估计有很大帮助。缺点:•过于简单,对正细胞性贫血的许多病因难以估计。•此外,须有Hb、RBC、MCV的准确测定结果,才能计算出准确的平均参数,否则将导致分类错误或结果自相矛盾,难以解释。第五章第一节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根据血涂片中红细胞形态,可粗略进行贫血的细胞形态分类,并与计算法的结果相互核对。明显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或大细胞贫血,其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大小和色泽显然不同。•通过观察细胞形态,还可发现群体间的差异,如双相性贫血。第五章第一节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