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第一页,共八十七页。第二页,共八十七页。一、造血的发育•来源:胚外中胚层的间充质细胞1、卵黄囊造血•迁徙:卵黄囊〔2W〕→肝脏〔6W〕,脾〔12W〕→骨〔4月后〕〔定居〕•卵黄囊造血时期主要是红系造血;粒系和巨核系细胞很少。第三页,共八十七页。2、肝脏造血•妊娠40天以后,卵黄囊造血趋向衰竭,肝脏开始造血,称第二代造血。•肝脏造血主要以红系为主,粒系次之:•原因:①胚胎需要红细胞运送氧以满足迅速发育的需要②母体可以代为执行免疫功能,胎儿并不亟需粒系细胞。第四页,共八十七页。3、脾脏造血•在肝脏造血时期,人胚胎约12周开始,脾也开始造血,生成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和淋巴系细胞等。•生成粒系细胞的功能持续时间短,红系保持到出生前,淋巴系造血维持终生。4、骨髓造血•妊娠5周开始,胚胎4个月后,肝脾造血功能明显减弱,骨髓成为体内最主要的造血器官。第五页,共八十七页。二、造血器官与实质细胞造血器官•骨髓:红黄造血索,内分各细胞系造血区•胸腺:13~15岁,最重;30岁后萎缩•脾:胚胎‹5月,造血;以后免疫为主•淋巴结:散在分布第六页,共八十七页。造血实质细胞1.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维持或自我更新能力,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潜能的低分化细胞。•分为:全能、多潜能、多能干细胞等。特点1)低分化细胞;主要存在于造血组织,少数在外周血(1%);2〕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环境下,可向各类成熟血细胞分化,产生和分化为各种血细胞;3〕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产生与亲代相同的子代造血干细胞;4〕90%以上处于G0期,强劲的增殖潜能。第七页,共八十七页。造血器官中干细胞数量比较造血组织红骨髓肝脏脾脏胚胎〔4-5个月〕7.8×1056.0×1066.0×105成体4.4×107251.0×106第八页,共八十七页。2.造血祖细胞(hemopoieticprogenitorcell)•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各系幼稚血细胞•分为:红系、粒系、巨核和淋巴系造血祖细胞等。•分化途径及条件见以下图:第九页,共八十七页。三、造血微环境(hemopoieticinductivemicroenviroment,HIM)•造血组织和器官内:支持造血干细胞定居、增殖和分化的微小区域;•分细胞性、细胞外以及细胞因子;•不同组织、不同性质者支持不同种类的造血。第十页,共八十七页。细胞性基质:是造血组织中非造血实质细胞的细胞成份。是在细胞水平调控造血的根底。包括: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血窦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等。基质干细胞〔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