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脑电图和肌电图第一页,共二十一页。脑电信号的概念•脑电信号包括脑电图(EEG)和诱发电位(EP);•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中枢神经系统自发产生的生物电信号;•随机信号,具有非平稳和非高斯特性;•反映神经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s)•中枢神经系统在外界声、光、电、磁等刺激下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具有准周期特性;•反映神经系统的状态和变化第二页,共二十一页。脑电信号的临床意义•是神经系统自发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反映了神经系统的状态与变化;•是临床检测诊断神经系统损伤和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人类关于认知和意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页,共二十一页。脑电信号的获取第四页,共二十一页。新型的脑电图仪器第五页,共二十一页。脑电图的一般性质1.周期2.振幅3.相位第六页,共二十一页。第七页,共二十一页。脑电图信号的特征•α波:是脑电的根本节律〔呈正弦型〕,主要出现在大脑后半部,通常在安静及闭眼时出现;频带范围8~12Hz,85%的成人在9.5~10.5Hz之间,振幅10~100μV,是成人脑电中的根本节律。节律呈正弦形,其波幅可以出现周期性逐渐升高和降低现象。波的活动在大脑各区都有,不过以顶枕部最为显著,并且左右对称,安静及闭眼时出现最多,波幅亦最高,睁眼、光刺激或精神活动时,波会受到抑制并很快的被波所取代,这是正常脑电图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同一个人而言,在不同时间或不同脑区记录的节律的周期、振幅、位相等平均值差异一般不超过10%,其脑电图出现方式较恒定,对生理条件改变或各种外界刺激可保持一定的阈值;第八页,共二十一页。β波:频带范围14~30Hz,振幅5~30μV,以额、颞和中央较为显著,注意力集中或情绪紧张时出现较多;θ波:频带范围4~8Hz,振幅20~40μV,在颞叶、顶叶较明显,一般困倦时出现,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状态的表现。经常存在的局灶性节律为异常,其出现常为深部皮质下或中线结构的病变;δ波:频率为0.5~3Hz,见于儿童和成年人睡眠时,出现该波均属正常。振幅10~20μV,常在额部出现,其指数不超过5%~8%,见于儿童和成年人的睡眠时,在正常清醒的成人脑波中很少见,过度换气、睁眼及呼叫姓名都对波无影响。无论任何年龄,任何意识水平持续存在的局灶性波均为异常,指示着皮质病变。脑电图信号的特征第九页,共二十一页。脑电图的导联第十页,共二十一页。脑电图的导联10~20系统电极法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FP1、FP2:前额;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