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Chronicdiarrhea第一页,共三十六页。一、概念正常排便:次数–-1次/日,少数人1次/2-3日或2-3次/日;性状---成形,不含异常成分;量------150—200g/d,其中水分占60-75%。腹泻: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性状---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大于85%〕可有粘液、脓血、未消化食物等异常成分;量------超过200g/d;伴随病症–可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急性与慢性腹泻:急性---病程多在2—3周内,不超过1个月;慢性---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第二页,共三十六页。(一)正常每日进入肠腔的液体食物摄入2L唾液1L胃液2L9L胆汁1L7L胰液2L肠液1L二、正常生理第三页,共三十六页。电解质的吸收食物和胃肠液中钠的95—99%被吸收50%—空肠其余—回肠,结肠。粪便中平均每日4mmol在回肠主动钠泵(Na+—H+交换)在空肠主动被动两种形式水的吸收9L空肠5-6L85%回肠2-3L结肠100—200ml1-1.5L构成大便小肠吸收水的主要机制—扩散〔被动〕,伴随着任何溶质的吸收,水份也再吸收。第四页,共三十六页。小肠—被动扩散(细胞间隙的紧密连接)结肠—通过载体主动吸收空肠—被动吸收回结肠—主动吸收以CL-HCO3-交换形式肠吸收水分的部位在肠绒毛柱状上皮的刷状缘,分泌部位那么在隐窝细胞进行,水伴有Na+的吸收而吸收,CL-的分泌而分泌,任何减少Na+水吸收和〔或〕增加CL-水分泌的过程均可使粪便中水分增加,出现腹泻。第五页,共三十六页。〔二〕肠道微生态系统人体有口腔四个微皮肤生态系泌尿胃肠道细菌细胞数达1014个肠道微生物总重1000g(人体总1271g)占78%肠道菌有400—500种第六页,共三十六页。正常细菌群—主要正常病毒群肠道微生态系正常真菌群正常螺旋体群正常菌群为类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尚有少数过路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副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色念珠菌等。两组菌群保持一定的数量和比例,互相制约,维持平衡。第七页,共三十六页。肠道微生态系统的作用肠道菌群可以保持宿主正常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结构对宿主的营养作用:供给微生素氨基酸脂质碳水化合物参与宿主物质代谢:肠道细菌可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硫化酶参加胆红素、胆汁酸、雌激素、胆固醇、肠肝循环。内源性蛋白质的降解和再吸收,需要微生物参与。第八页,共三十六页。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胃酸:胃酸减少使近端小肠微生物增多宿肠蠕动:减慢--小肠上部细菌过度生长主胆汁:可抑制外籍菌分泌减少—小肠上因细菌过度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