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mellitus糖尿病第一页,共十八页。目录(mùlù)临床表现(biǎoxiàn)病因治疗第二页,共十八页。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2.疲乏无力(wúlì),肥胖糖尿病的诊断: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xiǎoshí)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第三页,共十八页。临床表现0204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症状“”三多一少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需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早期(zǎoqī)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第四页,共十八页。病因(bìngyīn)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mǒuxi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第五页,共十八页。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sàngshī),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第六页,共十八页。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tǐnèi)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第七页,共十八页。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处的靶细胞细胞膜载体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入细胞。通过共价修饰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