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第一节抗癫痫药•概述•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神经元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扩散而出现的大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其具有(jùyǒu)突发、短暂、反复发作的特点。由于异常放电神经元所在部位(病灶)和扩散范围不同,临床就表现为不同的运动、感觉、意识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由此可将癫痫分为以下几型:•1.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病人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全身抽搐(chōuchù)。持续数分钟/次。•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min以上或大发作频繁,间歇期短,患者持续昏迷,则称为癫痫持续状态。•2.失神性发作(小发作)突然神志丧失,动作中断,但不跌倒在地,也无抽搐。持续5~30秒钟/次。•3.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主要表现(biǎoxiàn)为阵发性精神失常,伴有无意识的动作。数分~数日/次。•4.单纯部分性发作(局部性发作)表现为一侧面部或肢体感觉异常或肌肉抽搐。•5.肌阵挛性发作突然、短暂、快速的肌肉收缩,可遍及全身,也可局限于面部、躯干或四肢。•对癫痫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以控制症状;若治疗得当,可使60%患者的发作完全控制,25%患者可得到明显改善。•目前认为多数癫痫患者脑部存在局部病灶,其中大量N元突然同时去极化,产生高频率、同步化、爆发式的放电(fàngdiàn),扩散至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使其广泛兴奋,导致脑功能突然短暂失常,因而出现癫痫发作。正常(zhèngcháng)脑细胞异常(yìcháng)高频放电病灶(bìngzào)正常(zhèngcháng)脑细胞异常(yìcháng)高频放电病灶(bìngzào)•药物制止或减轻癫痫发作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作用于病灶N元,减少其过度放电;二是作用于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防止异常放电的扩散。上述效应的基础可能与增强脑内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有关;也可能与干扰Na+、Ca2+、K+等通道有关,如苯妥英钠。目前常用的抗癫痫药,大多数是通过后一种方式而发挥作用的。•常用(chánɡyònɡ)抗癫痫药•一、苯妥英钠(phenytoinsodium,大仑丁)•药动学•吸收慢且不规则,不同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显著不同,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分布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脑中浓度高。可在脂肪、肌肉、肝等组织中储存,血浆蛋白(dànbái)结合率90%。•代谢主要经肝药酶羟化代谢。•常用剂量时个体差异较大,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由于本药呈强碱性(pH为10.4),刺激性大,故不宜肌内注射。癫痫持续状态时可作静脉注射。•作用和用途•1.抗癫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