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Physiology生理学教研室刘文彦liuweny4508@sinacom第三节生理性止血概念: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可以自行停止的现象。避免血液的流失意义:保护机制止血局限在局部→血液流动出血时间:用小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测定的出血延续的时间。正常值:1-3min1-3min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TXA2:血栓烷A21.血管收缩①①损伤性刺激损伤性刺激反射性反射性使血管收缩使血管收缩;;②②损伤引起局部血管损伤引起局部血管肌源性肌源性收缩;收缩;③③粘附在损伤处的粘附在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使血管收缩。使血管收缩。2.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松软止血栓→一期止血一期止血3.3.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损伤部位启动凝血过程,形成损伤部位启动凝血过程,形成牢固牢固的止血栓的止血栓→二期止血注意: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血小板与血管收缩: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血小板与血栓:粘附+聚集→松软血栓;释放血小板因子等→参与血液凝固→加固血栓;收缩→引起血块回缩挤出血清→坚实血栓。二、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bloodcoagulation))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实质:血液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容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血液凝固是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一)凝血因子:血液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前激肽释放酶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高分子激肽原(12种)①Ⅳ因子是Ca2+;②除钙离子外,其余的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③血中具有酶活性的凝血因子都以酶原的形式存在;④除Ⅲ因子外,其它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且多数在肝内合成,其中FⅡ、FⅦ、FⅨ、FⅩ的生成需要VitK的参与;⑤血友病A(缺FⅧ)、血友病B(FⅨ)和血友病C(FⅪ);⑥凝血因子一旦被激活,将引起连锁酶促反应,按一定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二)凝血的过程(二)凝血的过程①①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②②凝血酶原的激活凝血酶原的激活③③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的生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三个基本步骤三个基本步骤异物异物KKPKPKHKHK1.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