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23年第05期摘要:科研合同管理作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先决条件。文章以A高校为例,通过分析高校横向科研合同现状,梳理横向科研合同内部控制关键点及控制风险的要求,介绍了对横向科研合同标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为高校横向科研合同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科研合同标准化管理中图分类号:F22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197-03一、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背景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2012年11月由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1]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本规范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等方式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达到对本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作用,其中就包括对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合同管理等主要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2013年12月,教育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财函〔2013〕142号)[2],督促指导高校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增强内部管理水平。2015年12月,财政部再次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3],指明了内部控制建设的总体要求及主要任务,对于内部控制尚未建立或不健全的单位,要求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及实施工作。2016年6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4],研究制定了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各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提供了量化评价导向。在财政部、教育部的要求和指引下,各高校稳步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某省属高校A也相继印发《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内部控制实施办法(试行)》和相关实施细则,为规范学校经济业务活动,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指明了方向。二、高校科研合同概述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和生力军,科研合同作为高校开展科技合作时履行权利义务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在实际工作中,科研合同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类型。纵向科研合同的主体一般是国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与任务承担单位;横向科研合同的主体一般是企事业单位,主体双方就某项需求开展洽谈,签订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为主的各类合同[5]。科研合同的管理包括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归档、合同纠纷处理等多个环节,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