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píyán)与湿疹第一页,共七十三页。第一节接触(jiēchù)性皮炎第二页,共七十三页。内容提要一、定义二、病因与发病(fābìng)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五、治疗第三页,共七十三页。定义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或粘膜接触某种外源性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fāshēng)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第四页,共七十三页。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本病按发病机理不同大体上可分为(fēnwéi)原发刺激性与变态反应性两种类型,临床所见以后者为多。原发刺激物强酸(qiánɡsuān)、碱→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发病弱刺激物→反复(fǎnfù)长时间接触→发病第五页,共七十三页。变态反应(biàntàifǎnyìng)性致敏物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主要原因)按来源可分为金属及其制品日常生活用品化妆品外用药石油、化工产品杀虫剂及除草剂第六页,共七十三页。二、发病机制1.原发刺激性Į接触物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性或毒性;Į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Į无潜伏期;Į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接触物质刺激性强弱,同机体(jītǐ)自身关系不大。第七页,共七十三页。2.变态反应为T细胞介导的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Į为致敏因子,本身并无刺激性或毒性;Į少数特异质(特殊过敏体质);Į有一定潜伏期,首次(shǒucì)接触后不发生反应,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Į皮肤斑贴试验阳性;第八页,共七十三页。致敏期:至少(zhìshǎo)4天表皮(biǎopí)LC完全(wánquán)抗原致敏原+载体蛋白识别、吞饮、加工处理抗原-MHCⅡ+LC真皮离开表皮真皮淋巴管淋巴结副皮质区LC将抗原递呈给CD4+T细胞T细胞活化增殖、产生记忆性T细胞克隆,致敏T细胞经血流散布全身第九页,共七十三页。激发期当致敏后的个体再次接触致敏物时,即进入激发期。经过与上述相同的过程,效应T细胞活化增殖,释放炎症介质,进一步引起血管活性物质和直接炎症介质的增多(zēnɡduō)、募集与释放,一般在24~48小时内产生明显炎症反应。第十一页,共七十三页。临床表现一、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qīngchu)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出现水疱、大疱,偶可见组织坏死。临床所见常以单一疹型为主。第十二页,共七十三页。第十三页,共七十三页。二、皮炎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一致,境界非常鲜明。如接触物为气体、粉尘,则皮炎呈弥漫性而无明确界限;如皮炎发生于组织(zǔzhī)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时,皮炎界限不清;如患者敏感性高,可扩展到身体其它部位。第十四页,共七十三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