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fángzhì)共识Europeanconsensusguidelinesonthemanagementof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SweetD,BevilacquaG,CarnielliV,etal.JPerinatMed,2007,35:175-186.袁琳陈超译,杜立中校第一页,共六十八页。摘要(zhāiyào)•尽管近几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围产期防治有许多新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争议。•欧洲新生儿专家(zhuānjiā)小组根据截止2007年最新文献的证据制定欧洲的RDS防治指南。第二页,共六十八页。摘要(zhāiyào)•强有力的证据显示产前应用激素对RDS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但重复多疗程使用(shǐyòng)是否安全尚不清楚。•许多涉及出生时稳定早产儿病情的处理并没有很多证据支持,其中包括用氧和气道正压通气,有时甚至可能是有害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在RDS治疗中至关重要,但针对不同胎龄早产儿,选择最佳的药品、最适合的剂量和使用时机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三页,共六十八页。摘要(zhāiyào)•机械通气作为呼吸支持可以(kěyǐ)挽救生命,但同时可能导致肺损伤,如果可以(kěyǐ)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应尽量避免使用机械通气。•为使RDS患儿获得最佳的远期疗效,必须给予良好的支持治疗,包括维持正常体温、合适的液体疗法、良好的营养支持、动脉导管开放的处理和改善循环维护合适的血压等。第四页,共六十八页。简介(jiǎnji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及肺结构发育不成熟所致,多见于早产儿。•RDS临床表现早期出现呼吸窘迫如紫绀、呻吟、吸凹和呼吸急促•血气分析结果可提示呼吸衰竭。•胸部X线典型表现为毛玻璃样改变(gǎibiàn)和支气管充气征。•VermontOxford新生儿协作网对RDS的定义为:吸空气时PaO2<50mmHg(6.6kPa)、出现中央性紫绀、或需吸氧才能维持PaO2>50mmHg(6.6kPa)、同时伴典型的胸片表现。第五页,共六十八页。简介(jiǎnjiè)•RDS防治目标是采取尽可能增加存活率的干预措施,并使潜在的不良反应最小化。•本共识是欧洲新生儿专家小组,对截止(jiézhǐ)于2007年初的文献进行严格考证后提出的RDS防治指南。第六页,共六十八页。简介(jiǎnjiè)建议等级证据水平A至少有1项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基础的高质量的Meta分析,或有足够力度的直接针对目标人群的高质量的RCTB其他对RCT的Meta分析,或以病例对照研究为基础的系统综述,或低级别但很有可能是因果关系的RCT试验C很好设计并实施的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