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文化、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差异造成了翻译的损失,因此适当的翻译补偿是尽可能再现原作的必要手段。文章依托生态翻译理论,评析葛译版《师傅越来越幽默》中的翻译补偿策略,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小说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的适应,并在此基础上,从语言生态、文化生态和交际生态三个维度来修补文本移植过程中的信息缺失,以实现原语生态和译语生态的相对平衡。关键词:翻译补偿;生态翻译;《师傅越来越幽默》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699(2023)01-0030-06■■■■■■■■■■■■■■■■■■■■■■■■■■■■■■■■■■■■■■■■■■■■■■■■■■■■■■■■■■■■(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合肥231201)葛浩文英译《师傅越来越幽默》的生态补偿研究■■■■■■■■■■■■■■■■■■■■■■■■■■■■■■■■■■■■■■■■■■■■■■■■■■■■■■■■■■■■王俊义※※收稿日期:2022-06-20项目来源: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XSK2022B13)作者简介:王俊义(1989-),男,安徽池州人,讲师,主要从事翻译实践与研究。在翻译活动中,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译文无论在形式还是表达上都很难充分彰显原文的文化特征,考虑到译语读者的可接受性,译者往往很难实现意义上的完全对等,因此,文学作品对外传播中的翻译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本文致力于探讨葛浩文在翻译中如何处理这个基本问题,即如何进行翻译补偿。《师傅越来越幽默》是莫言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后期,除了富含较多口语化词汇和特定表达以外,其在表意、人物塑造等方面也更加精炼和简洁。其英译本Shifu,You'llDoAnythingforaLaugh由著名汉学家葛浩文于2001年在美国出版,译者凭借自己出色的翻译能力成功向海外读者展示了莫言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中国文化的魅力,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笔者通过知网查询,发现截至目前仅有少数学者对该译本翻译补偿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如有的学者从关联理论视角分析了文本中文化缺省成分的翻译补偿现象[1];有的从语篇信息性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各种补偿手段的运用[2]。尽管关于该译本的翻译补偿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关该译本的翻译补偿理论和实证研究却仍需完善和提升。本文以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师傅越来越幽默》中的翻译补偿现象,以期能够进一步拓展对葛浩文翻译补偿策略的理解和运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