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培影(1996-),女,本科,硕士在读,学生.收稿日期:2023-01-12通信作者:诸纪华,jihuazhu@zju.edu.cn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面上项目),编号2021KY184儿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王培影,炊琳博,金泓丞,诸纪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310005摘要:综述儿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评估工具、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的认知,加强医护人员对儿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的关注,为医护人员开展对儿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的干预提供参考。关键词:儿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急危重症护理;综述DOI:10.3969/j.issn.1671-9875.2023.06.020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75(2023)06-0083-06随着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intensivecareunit,PICU)收治的危重患儿存活率提高,重症监护关注的重点逐步转向优化幸存者结局。儿童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caresyndrome-pediatric,PICS-p)是指患儿从PICU转出并存活,但随后出现的长期功能障碍,如身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或社交/家庭功能障碍[1]。PICS-p会影响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会互动等方面的发展[2]。国外研究主要关注PICU患儿疾病本身,结合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对PICU转出患儿的影响,探寻PICS-p的风险因素[3]。国内对PICS-p的关注较少,尚缺乏PICU患儿出院后生存情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数据。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PICS-p的临床特点、评估工具、预防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1临床特点1.1生理功能障碍一项研究[4]对PICU患儿出院后随访至少6个月发现,56%的患儿生理功能状态改善,其中82%可恢复到正常或轻度功能障碍。Pinto等[5]对PICU出院6个月的患儿随访发现,63.6%的患儿生理功能状态恢复良好,出院3年的患儿中有58.4%生理功能状态恢复良好。前期研究表明,生理功能恢复情况因随访时间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其中6个月可能为患者生理功能恢复的平台期,提示医护人员需明确PICU患儿生理功能障碍恢复的特点,及早识别PICS-p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干预,改善危重患儿的生理功能状态。但目前缺乏长期随访数据,未来研究应补充。1.2认知功能障碍1.2.1认知功能障碍持续存在Als等[6]研究表明,在出院后3~6个月出现认知障碍的患儿中,出院12个月后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虽然患儿的记忆力有所改善,但在学校的表现仍不佳。对PICU出院1年后的患儿随访发现,12.4%~25.2%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这些患儿在1~2年随访中的平均智商低于健康儿童,差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