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营养(yíngyǎng)与卫生食品(shípǐn)工程学院烹饪管理系李超第一页,共七十五页。第二节细菌性传染病及其控制(kòngzhì)一、炭疽(tànjū)二、结核病第二页,共七十五页。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liúxíng)必须具备条件a.传染源b.传播途径(tújìng)c.易感人群第三页,共七十五页。a.传染源传染源——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tǐnèi),在体内(tǐnèi)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第四页,共七十五页。a.传染源包括:病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病原(bìngyuán)携带者(潜伏期、恢复期)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第五页,共七十五页。b.传播(chuánbō)途径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dàodá)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第六页,共七十五页。分为(fēnwéi)四种传播方式①水与食物传播②空气飞沫(fēimò)传播③虫媒传播④接触传播第七页,共七十五页。①水与食物(shíwù)传播病原体粪便(fènbiàn)排出体外污染(wūrǎn)水污染食物易感者受感染第八页,共七十五页。②空气飞沫(fēimò)传播病原体咳嗽(késòu)喷嚏(pēntì)谈话飞沫和分泌物易感者吸入受感染第九页,共七十五页。③虫媒传播(chuánbō)病原体昆虫体内(tǐnèi)繁殖完成其生活(shēnghuó)周期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第十页,共七十五页。疟原虫第十一页,共七十五页。寒战、发热(fārè)、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第十二页,共七十五页。④接触(jiēchù)传播有直接接触(jiēchù)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第十三页,共七十五页。c.易感人群(rénqún)对某种传染缺乏(quēfá)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第十四页,共七十五页。一、炭疽(tànjū)1、病原特点2、病源的污染(wūrǎn)3、致病性4、疾病控制第十五页,共七十五页。美国”9.11事件(shìjiàn)”阴云未散,生化武器炭疽热病菌事件又接连不断在美国发生。当年有40余人因直接或间接接触夹带有炭疽热病菌的邮件而受感染,其中5人死亡。而后法国首都巴黎和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发生有关炭疽热的报警第十六页,共七十五页。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是牛、马、羊等动物传染病,但偶尔也可传染给从事皮革、畜牧(xùmù)工作的人员,该细菌在1877年首次发现。炭疽杆菌的芽孢可以抵御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