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CARBONWORLD2022/12福建晚侏罗世河田岩体特征及成因分析倪君君(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3)【摘要】福建南武夷晚古生代拗陷区晚侏罗世河田岩体受北东向基底断层控制,以岩基或岩株形式侵入早侏罗世地层中,为此,重点研究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SrˉNd同位素。结果表明,河田岩体属同熔型S型花岗岩,形成于燕山中期同碰撞挤压的构造环境。【关键词】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同位素;岩浆成因【中图分类号】P58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2)12-0115-030引言本区位于福建长汀南25km处,处于南武夷隆晚古生代拗陷区,主体位于明溪—武平拗陷区,西南部属桃溪隆起,成矿构造位置处在武夷成矿带内。区内晚侏罗世岩浆活动强烈,分布面积广,面积达220.88km2,受明溪—武平拗陷区北东向基底断层控制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晚侏罗世河田岩体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岩浆成因和构造环境。1地质特征福建长汀河田岩体主要呈北东向条带状分布,以岩基或岩株形式侵入早侏罗世梨山组、中侏罗世漳平组等地层中,出露面积约220.88km2。主要岩性为肉红色正长花岗岩类,晚侏罗世岩体从外围到岩体中心粒度由细粒到中粗粒变化,根据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划分为浅肉红色含斑细粒正长花岗岩、浅肉红色少斑中细粒正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似斑状中粒正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似斑状中粗粒正长花岗岩,补充期为浅肉红色斑状细粒正长花岗岩,末期为浅肉红色细粒正长花岗岩。侵入岩体北西侧以北东向断层为界,岩体与梨山组多为断层接触,部分为侵入接触关系;南东侧与漳平组、梨山组多为侵入接触,部分为断层接触;南侧下大丰附近被早白垩世岩体侵入。地形地貌上,岩体北东侧河田镇附近是著名的河田稀土矿集中地。围岩蚀变普遍具角岩化、硅化、云英岩化、绢英岩化、次生石英岩化等,碎裂也较为常见。岩体中脉岩较为发育,以花岗斑岩脉、花岗岩脉、石英脉等为主,次为灰绿岩脉、闪长岩脉等。2岩石学特征河田岩体岩石多呈浅肉红色,局部为浅灰白色,具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造岩矿物由钾长石(30%~55%)、斜长石(17%~30%)、石英(28%~40%)、黑云母(2%)等矿物组成。岩石的差异特征表现一定的演化规律:①自岩体外围到中心,似斑晶含量为4%~15%±,粒径为1.0~2.5cm,似斑晶向中心相增多、矿物粒径变粗;基质矿物粒径为0.1~8mm,也向中心相增粗。②斜长石、石英含量晚期较主期较高,钾长石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