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hūxīxìtǒnɡ)(hūxīxìtǒnɡ)主要症状主要症状邵逸夫医院呼邵逸夫医院呼吸吸(hūxī(hūxī))内科闻胜兰内科闻胜兰第一页,共一百一十四页。发热发热(fārè)(fārè)feverfever第二页,共一百一十四页。发热(fārè)的概念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bǎochí)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第三页,共一百一十四页。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24小时内体温波动(bōdòng)范围一般<1℃,下午较高,运动、进餐及妊娠期体温可稍升高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第四页,共一百一十四页。二、发生机制1、致热源性(多数(duōshù)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外源性致热源(rèyuán)内源性致热源(rèyuán)体温调节中枢微生物病原体炎症渗出物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通过血脑屏障发热通过激活白细胞(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产热>散热调定点上移第五页,共一百一十四页。体温(tǐwēn)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产热过多: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散热减少: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阿托品中毒等第六页,共一百一十四页。1.感染性发热(fārè)*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急性或慢性,局部或全身第七页,共一百一十四页。2.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gōngnéng)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第八页,共一百一十四页。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dīrè),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原发性低热:属体温调节障碍,体温波动范围<0.5度。感染后低热:原有的感染已治愈,但低热不退,系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功能未恢复正常,夏季低热:仅发生于夏季,秋季好转,反复出现,属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生理性低热:属于正常生理变异范围,如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后,月经前及妊娠初期第九页,共一百一十四页。四、临床表现1.发热的分度低热(dīrè)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第十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