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xiūkè)与感染性休克(xiūkè)的对比姚庆磊第一页,共十九页。休克(xiūkè)一、定义二、分类三、病因比较四、临床表现比较五、鉴别(jiànbié)诊断六、疾病护理七、健康指导第二页,共十九页。一、定义(dìngyì)•休克(shock)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以神经-体液因子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这些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guòmǐn)、心脏泵功能衰竭等。第三页,共十九页。二、分类(fēnlèi)低血容量性休克•(1)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失血,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一般15min内失血少于全血量的10%时,机体可代偿。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2)烧伤性休克:大面积烧伤,伴有血浆大量丢失,可引起烧伤性休克。休克早期与疼痛及低血容量有关(yǒuguān),晚期可继发感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3)创伤性休克:这种休克的发生与疼痛和失血有关。第四页,共十九页。二、分类(fēnlèi)血管扩张性休克•(1)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临床上以Gˉ杆菌感染最常见。根据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有分为低动力休克(冷休克)和高动力性休克(暖休克)两型。•(2)过敏性休克: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到抗原物质时,可发生强烈的变态反应,使容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出现弥散性非纤维蛋白血栓,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良可使多脏器受累。•(3)神经源性休克:交感神经系统急性损伤或被药物阻滞可引起影响的神经所支配(zhīpèi)的小动脉扩张,血容量增加,出现相对血容量不足和血压下降;这类休克雨后好,常可自愈。第五页,共十九页。二、分类(fēnlèi)心源性休克•此类休克是指心脏泵功能受损或心脏血流排出道受损引起的心排出量快速下降而代偿性血管快速收缩不足(bùzú)所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不足(bùzú)、低灌注和低血压状态。心源性休克包括心脏本身病变、心脏压迫或梗阻引起的休克。第六页,共十九页。三、病因(bìngyīn)比较1、失血性休克:当血容量不足超越代偿功能时,就会呈现休克综合病征。表现为心排出血量减少,尽管周围血管收缩,血压下降。组织灌注减少,促使发生无氧代谢,导致血液乳酸含量增高和代谢性酸中毒。血流再分布使脑和心的血供能得到维持。血管进一步收缩会招致细胞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致使体液和蛋白丢失,加重低血容量,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