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ICU病人发热病人发热(fārè)(fārè)原因的识别、处理思路原因的识别、处理思路青岛市市立医青岛市市立医院院(yīyuàn(yīyuàn)ICU)ICU曲彦曲彦第一页,共三十五页。第一页,共三十五页。•定义•启动发热的评估•发热的病因(bìngyīn)分析热度、热型与疾病体温变化与疾病•ICU不典型感染病例的诊断•ICU内新出现发热的处理指南第二页,共三十五页。第二页,共三十五页。第三页,共三十五页。第三页,共三十五页。•一些文献把发热定义为核心温度>38℃(100.4°F)。另外一种定义则是两次连续的体温>38.3℃(101°F),对于粒细胞减少的病人,发热则指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时单次口腔温度>38.3℃,或者>38.0℃并且时间超过(chāoguò)1小时。•通常认为正常体温为37℃(98.6°F)。在健康人群中,这个体温受昼夜变化和月经周期的影响有0.5-1.0℃的波动,干重体力活时,温度可以上升2-3℃。•许多ICU将体温>38.3℃看作是发热,在ICU病房中各种环境因素也可以改变体温(专门的床垫、散热的灯、空调、体外循环、腹腔灌洗、透析、持续血液滤过)。•体温调节机制同样可受药物、中枢神经或植物神经损害的影响。第四页,共三十五页。第四页,共三十五页。•测量体温不同体温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最准确的方法肺动脉导管、膀胱内导管、食道探头、直肠探头可选的方法(依准确性排序)口腔探头、红外线耳内测量其他不可靠的方法颞动脉测温、腋下测温、化学指示剂测温建议:在ICU内不应使用腋下、颞动脉估算、化学指示剂等测温方法(Ⅱ级)。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直肠体温测量法(Ⅱ级)。•确定发热阈值1.重症监护病人体温>38.3℃就当考虑是发热,并给予足够的关注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然而,对于免疫力低下病人,机体不能像免疫力正常病人那样显示一些感染的迹象,就需要一个(yīɡè)比较低的发热阈值。2.新出现≥38.3℃的体温或<36℃的低体温而无明确的原因,均应进行临床检查,但不一定需要实验室化验或影像学检查寻找感染证据(Ⅲ级)。第五页,共三十五页。第五页,共三十五页。(bìngyīn)构成发热的最常见的“三大类”疾病分别是感染56.5﹪,结缔组织病约占20﹪,肿瘤(zhǒngliú)占10﹪。在ICU,Bota等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术后和脑出血。有其它的研究显示住院的病人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吸收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药物热非感染性炎症状态等.罗百灵朱锦棋胡成平发热原因待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