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查因的诊疗思路第一页,共六十五页。发热的概念定义: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称发热(fever)。平均体温37.0℃,波动范围36.2~37.5℃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第二页,共六十五页。产热器官安静时:骨骼肌、肝脏运动或有疾病伴发热时:骨骼肌为主散热器官直接导致发热甲亢、剧烈运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主要是皮肤(对流、辐射、传导、蒸发)广泛的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发热的机理第三页,共六十五页。下丘脑前部后部密集的温觉感受器少数冷觉感受器刺激散热反应产热反应神经“情报”整合处理的部位体温调节中枢发热的机理第四页,共六十五页。发热的机理--致热原血—脑屏障体温调节中枢中性、嗜酸性细胞、单核-吞噬系统•致热原(调定点学说)•外源性: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内源性:如IL-1、IL-6、IFN-α、IFN-β、TNF等。第五页,共六十五页。发热的机理—非致热原1.甲状腺功能亢进、剧烈运动、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产热增多2.广泛的皮肤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散热减少3.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第六页,共六十五页。发热的作用•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第七页,共六十五页。诊断思路第八页,共六十五页。一、明确是否有发热•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第九页,共六十五页。二、寻找发热的病因致热源(pyrogen)感染性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药物损伤其它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中枢损伤第十页,共六十五页。病因分类•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病因绝大多数为三大类疾病(1)感染性疾病:半数左右(2)风湿性疾病:20%~30%左右(3)恶性肿瘤:10%~20%仍有5~10%的病例最终不能明确诊断第十一页,共六十五页。感染性疾病1.细菌•普通细菌: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革兰阴性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属细菌等)•特殊细菌:结核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2.病毒:EB,HIV,CMV,肝炎病毒,风疹病毒等。3.真菌:曲霉菌,念珠菌,组织胞浆...